首页>新闻

2022-2023年“汉语桥”团组精彩来袭,带你踏上中文学习新旅程

来源:

随着2022-2023年“汉语桥”线上团组陆续启动,各国中文学员跟随中方教师共同踏上了学习中文、探索中国的旅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有哪些有趣的课程和经历吧~

“渝你有约”,邂逅一场文化之旅

在“汉语桥”线上团组“渝你有约”中,来自泰国20余所学校的400余名中文营员以视频课程、直播云游、文化互动、体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了中文知识,体验了巴渝文化。

语言教学部分,营员们学习了口语交际、诗文朗读、故事演播、汉字历史、叙事作文等课程,全面提升了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文化教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突出巴渝特色,包括古法造纸、酉阳摆手舞、秀山花灯、荣昌折扇、梁平木版年画等11门课程。

营员们还通过直播,线上参观了大足石刻、巴渝民俗博物馆、磁器口、两江夜景等,亲身感受重庆人一天的生活,领略重庆的发展和浓郁的乡土人情。

1.jpg

团组结束后,营员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用中文写出了对课程的所思所感,有的用绘画展现了印象深刻的重庆风光;有的制作了花灯粽子,分享对中国节庆文化的理解……

来自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的张树平表示,“很高兴参加这个团组课程,老师们讲解耐心细致,让我收获很大。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中文,将来去中国旅游、留学!”

甘烹碧皮他雅空中学的王雨辰说:“这次团组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中文能力,还让我了解到许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庆特色,我会把这些有趣的知识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希望有一天我能实地到重庆看一看!”

跟着木兰,走上一段体验之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跟着木兰学中文”“汉语桥”线上团组中,授课教师用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演绎了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木兰传说。

2.jpg

线上教室的另一端,来自罗马尼亚、匈牙利、英国、埃及、斯里兰卡等国的中文学习者正全神贯注地观看,陶醉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沉醉于古老皮影的艺术魅力。

看完表演后,营员们跟着老师学习制作皮影。大家一边动手做,一边学中文。授课教师在镜头前操作、讲解,三位中文教师在后台即时将重点词语以词群的形式发到聊天区。

“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词,“腰、腿、手、脚”等身体部位词,“弓、箭、刀、剑”等兵器名称,以及制作、表演用到的“画、剪、骑马、射箭”等动词......营员们在聊天区与老师积极互动,全身心沉浸在奇妙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没过多久,人人手中都多了一个自己制作的花木兰。

3.jpg

6岁的罗马尼亚小朋友米珂特穿着妈妈为她缝制的“木兰装”,跟妈妈一起做木兰皮影;17岁的女生陈格通过自学中文,用1年时间掌握了200多个汉字,她表示,自己很喜欢中文和中国文化,通过故事学中文生动有趣。

来自英国的田德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擅长绘画,她完成的花木兰皮影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她说:“我要教我的侄子侄女学习制作皮影,给他们讲花木兰的故事,他们一定非常喜欢。”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中文系教师莫伶俐表示,“在埃及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传来的皮影艺术,我早就想学习皮影制作和表演,再教给我的学生们。这次团组课程真是难得的机会。”

营员阿莲的妈妈表示,“阿莲学了四种语言,唯独对中文一见钟情。参加这个团组起初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阿莲简直着迷了,喜欢上了中国的一切。”

在一个半月的团组学习中,营员们不仅通过故事学习了中文,还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与中国的老师同学交朋友,通过实境连线感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

沿着黄河,亲历一条发现之旅

“汉语桥”线上团组——“行走中国,沿着黄河遇到海”双向交流营中,来自越南、泰国、斯里兰卡、埃及、肯尼亚等国的近300名营员齐聚“云端”。

在10天的课程中,大家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带领下,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黄河沿岸发展为依托,了解了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非遗技艺、绿色生态等。

4.jpg

从黄河治理到绿色发展,从生态自然到人文景观,营员们在切实体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景学习旅游中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感受中文魅力。

越南营员范氏秋说:“非常幸运能够参加本次团组学习,通过10天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中文表达,也感受到了中国各地的发展变化,希望有更多机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授课教师表示,“黄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主题为中文爱好者打开了了解中国的新视角,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