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哪一个节气和天气由寒转暖、万物复苏有关?

A.谷雨

B.立春

C.春分

D.惊蛰

D

【知识点】: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这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历经千百年,二十四节气仍鲜活地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是人们理解自然变化,并据以安排日常行动的重要参照。目前,“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华北地区有许多大型民间庙会,下列哪一项是北京地区的庙会?

A.苍岩山庙会

B.妙峰山庙会

C.泰山庙会

D.太昊陵庙会

B

【知识点】:

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华彩乐章,通常以民间信仰的庙宇为中心,在特定时空形成地域性民间节日。庙会不仅是民众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交织的产物,也是各类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民间工艺、音乐舞蹈集中荟萃展示的时机。妙峰山香会是华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庙会。妙峰山坐落于北京城西,山上有庞大的庙宇群,供奉东岳、碧霞元君等。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开山半月余举行庙会,日以万计的香客络绎于途,一步一揖、叩首朝山。各路民间香会组织边走边练,幡旗飘扬、鼓磬齐鸣,蔚为壮观。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著名学者中哪位是民俗学家?

A.季羡林

B.朱自清

C.启功

D.钟敬文

D

【知识点】: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蜚声世界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作家、教育家,是从 “五四” 时代走出来的学术大家。钟敬文先生 1903 年生于广东海丰,早年留学日本,曾任教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1949 年,钟先生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直至 2002 年逝世。钟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俗学学科的建设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为了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走呼吁、调查研究,为指导如何传承与保护中国博大的民俗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火把节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A.裕固族

B.彝族

C.鄂温克族

D.傣族

B

【知识点】:

火把节是西南地区许多民族夏季的盛大节日,彝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等都会在农历六月举行火把节,火把节在古代又叫星回节,俗有 “星回于天而除夕” 之说。因此火把节在一些民族的岁时体系中被作为岁首新年。彝族火把节主要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彝族聚居区,节日除了美食和歌舞,还有祭祀祖先神明的仪式,还有牛羊鸡的竞技活动,秋千、摔跤的娱乐项目。当然点燃火把、点起篝火是夜幕降临后最重要的节日环节,火不仅象征天人和谐、祖灵,也象征人畜兴旺、五谷丰盛。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哪一项传统民间工艺是云南省特有的?

A.斑铜工艺

B.螺钿漆器工艺

C.云锦丝绸纺织工艺

D.景泰蓝工艺

A

【知识点】:

斑铜工艺是云南著名的传统金属制作工艺,至今有 300 多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它 “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器物表面呈现出离奇的闪烁,艳丽斑驳,因其千变万化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螺钿漆器工艺在很多地方都有,其中以山西稷山较有代表性。云锦丝绸纺织工艺是南京的传统丝织工艺。景泰蓝则是北京的传统铜胎掐丝珐琅工艺。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哪一项民间传统工艺是主要用于戏剧表演的?

A.剪纸

B.皮影雕刻技艺

C.木雕技艺

D.紫砂壶制作技艺

B

【知识点】:

皮影戏又称为 “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以剪影的形式表演故事的民间小戏。皮影戏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色的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方言和地方曲调演绎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的伴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皮影戏在中国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剧本不同而形成多样的皮影戏种类。比较著名的有云南腾冲皮影、河南罗山皮影、北京皮影、浙江海宁皮影、甘肃陇东皮影等。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著名歌曲《敖包相会》中所说的敖包指的是什么?

A.蒙古包

B.帐篷

C.石头和土堆起的塔状物

D.山

C

【知识点】: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也有译成 “脑包”“鄂博” 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 “石头堆”“土堆” 或 “木块堆”。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 “敖包”。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 “敖包” 的地方,都要下马向 “敖包” 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 “敖包” 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 “祭敖包” 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旧历五月中旬举行,通常在祭祀仪式结束之后,还会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大型游艺竞技活动。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许多刚正不阿、忠勇双全的传说人物或历史人物,往往由于他们杰出的美德而被后人尊奉为神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生前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士,死后却被奉为掌管财富的神灵,他们主要包括

A.比干、赵公明、范蠡、关羽

B.比干、赵公明、关羽、秦叔宝

C.范蠡、关羽、诸葛亮、秦叔宝

D.比干、赵公明、诸葛亮、关羽

A

【知识点】:

财神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非常重要的神祇,司掌财宝和财运。财神信仰伴随着货币贸易的出现而兴盛,反映了文明社会中金融经济文化的许多社会意义。财神的形象常常与古代的忠良贤达相联系,比如关羽就是最典型的财神形象。除了武财神关羽、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中斌财神王亥(被奉为华商始祖)之外,端木赐、李诡祖、管仲、白圭、刘海蟾等诸多历史人物都被民众和财神形象关联起来。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在过去,男女双方结婚讲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成就一桩婚姻,所有程序的完成都离不开媒人的介绍。对于媒人,中国历代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称谓,请问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与 “媒人” 无关?

A.冰人

B.月老

C.保山

D.西席

D

【知识点】:

中国古时的婚姻制度,讲究明媒正娶,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 “于礼不合”。因此,即使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人,也都要通过媒人说合,才可以成就婚事。媒人又称冰人、月老、保山、红娘等等。冰人的说法,源自《晋书・艺术传・索紞》:“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 于是后世就称媒人为冰人,给人说媒也就被称为 “作冰”。月老,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相传他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所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就是指此而言。保山,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 “保山”。如《红楼梦》第 119 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 西席指的是授业老师,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古时候,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阶段时,分别要举行冠礼和笄礼,作为他们开始进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请问举行冠礼和笄礼的年龄分别是

A.18 岁,16 岁

B.18 岁,15 岁

C.20 岁,15 岁

D.20 岁,16 岁

C

【知识点】:

冠礼和笄礼,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成人仪礼。冠礼为男子成年礼,按照周制,通常在男子年满 20 岁时举行,如《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 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早期都是在宗庙中进行,后来多在本家举行。笄礼为女子成人礼,俗称 “上头”“上头礼”,在女子年满十五岁时举行,如《礼记・内则》云:“女子…… 十有五年而笄。” 笄,即簪子,受笄就是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冠礼和笄礼都是表示男女青年已经成人的仪礼,标志着他们可以婚嫁,并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First Prev 25 26 27 28 29 Next Last Total 214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