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因而让他的父亲很不高兴。请问 “抓周” 是在小孩多大时举行的一种传统习俗?

A.满月

B.百天

C.六个月

D.一岁

D

【知识点】:

抓周是中国传统风俗,主要是在小孩周岁时举行的预卜其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大人会将各种含有不同象征意义的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自由抓取,通过所抓取物品的寓意,来预测婴儿未来的职业和前途。这一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存在,据《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现在,有些地方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五的生肖动物是哪一个?

A.马

B.兔

C.蛇

D.龙

D

【知识点】:

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动物,又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它的形成,同古老天文学的影响以及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动物崇拜直接相关。在中国,人们很早就参照岁星在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创设了太岁纪年法:它假想出一个天体 —— 太岁,并假设它每十二年运行一个周天。而天空则按地支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十二辰),太岁的运行方向与十二辰的方向一致,它在十二辰中所处的位置,即被用来表示这一‘’年。这就是地支纪年法。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一纪年法又同早期形成的动物崇拜观念发生关系,从而导致了十二生肖的产生。其中的辰龙,就是早期人类神话中的神圣动物之一。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谜语 “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 的谜底应该是

A.十二时辰

B.十二月

C.十二属相

D.十二经脉

C

【知识点】:

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的纪年符号,尤其是被用来标志人的出生年的一套符号体系,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个人关系十分密切的一项内容,周期为 12 年,它按照固定的顺序循环使用,赋予了每一年一个特殊的标记,特别重要的是,它使每一年出生的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个自己的特殊标记 —— 属相。十二属相动物,由于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了文化特征,它们在保留各自动物性特点的同时,又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特色更为鲜明、丰满。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吊脚楼是中国哪个地区常见的传统建筑?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C

【知识点】:

吊脚楼,也叫 “吊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区尤为常见。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传统居住形式?

A.四合院

B.窑洞

C.蒙古包

D.土楼

B

【知识点】: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它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由于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人们于是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这一 “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真正成家立业。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北方许多地区人们过生日时最常给 “寿星” 吃的传统食物是

A.饺子

B.蛋糕

C.面条

D.包子

C

【知识点】:

寿面是汉族民间举行祝贺寿诞活动时最常见的食品,在中国南北方都很盛行。凡有老人庆寿,宴请三亲六眷、挚友宾朋,被请者在所送贺礼中,常常会有长寿面。而寿星宴客,在饮酒尽兴之后,为众人、特别是寿星提供的主食,也常常会是一碗面条,这叫吃 “寿面”。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最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即今天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是

A.昆曲

B.中国书法

C.蒙古族长调民歌

D.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A

【知识点】: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种类之一,它发源于元末明初,素有 “百戏之母” 的雅称。20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组织实施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名录工作,并于 2001 年 5 月公布了第一批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包括从世界各国遴选出的 19 个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国昆曲名列其中,成为中国最早进入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教科文最早颁发的非遗项目名录中的一项内容。这个具有标志性的实践,在国内起到了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兴趣和热情的作用。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国际社会发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除了在地方、国家和国际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外,还为了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产权

B.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宣传各个国家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

D.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B

【知识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保护非物质化遗产项目的宗旨,是在承认和尊重 “文化多样性” 原则的前提下,强调不同社区、群体和个人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倡导在不同群体之间展开对话、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其重点不是保护知识产权,更不是强调对非遗经济价值的开发。至于宣传各个国家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则是违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强调人类文化之间的平等性、并以此来促进不同民族和群体之间交流的原则的。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哪个组织发起的全球性项目?

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C.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D.联合国大会

B

【知识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的一项文化运动。它的兴起,同国际合作的程度日益强烈、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密不可分;也同民族意识的加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加剧,以及当代人对现代化恶果的反思不断深化有直接的关系。三十多年来,教科文组织批准通过了一系列有关非遗保护的法规或公约,在世界范围内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 2003 年的通过,有关非遗保护的工作,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活动。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那达慕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

A.满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壮族

B

【知识点】:

“那达慕” 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新疆等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集会。“那达慕” 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和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地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除了 “那达慕” 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棋艺、歌舞等多种活动。此外,大会也是广大民众进行物资交流的机会。

First Prev 26 27 28 29 30 Next Last Total 214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