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桥,请问:哪一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石桥?

A.广济桥

B.洛阳桥

C.赵州桥

D.卢沟桥

B

【知识点】:

泉州洛阳桥: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凝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俗称湘子桥。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根据考证,洛阳桥也是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掷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宋元时期,刺桐港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请问:“刺桐港”是以下哪个港口的旧称?

A.厦门港

B.泉州港

C.福州港

D.漳州港

B

【知识点】:

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海相伴,向海而生,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北宋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也就是海关,泉州成为国家级对外窗口。中外商人在泉州做生意得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保障。 据记载,元代时与泉州通航贸易的国家与地区近百个、进口商品种类达330多种。在泉州这个国际商贸中心,商人们来时装载香料、药材、珠翠、布帛等大量“蕃货”,去时还可载满陶瓷、丝绸、茶叶、铁等“中国制造”,往返贸易,利润往往十分可观。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当时泉州港的繁荣赞叹不已,还在书中专门计算了泉州港的贸易收益问题。 泉州,不仅仅是一座繁荣的海港城市,更是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世界级城市平台。大批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的商旅、使者陆续定居泉州,呈现出“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不同习俗和文明和谐共存、相互交融,也造就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明代有位祖籍泉州的思想家提倡“童心说”,请问:这位思想家是谁?

A.李贽

B.李光地

C.李廷机

D.李稠

A

【知识点】:

李贽:又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祖籍泉州,明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发展史上的25位思想大家”之一,迄今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李贽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九正易因》等。 李贽思想涉及的面非常广,譬如,他倡导平等观,认为“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天下人人平等,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别;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予深深的同情,为妇女所受不公平待遇鸣不平,被现代学者誉为“中国妇女人权思想运动的前行者”;他还提出“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反对“践迹(踩着他人的脚步走)”“执一(固执一种定见而不前进)”的历史保守观;在宗教思想方面持宽容、开放态度,坚信“三教本一,三教平等”等等。因此,有学者认为“李贽是明朝中后期勇敢地站出来为新思想呐喊的旗手”。 李贽还具有特殊美学思想,这突出表现在他的“童心说”中。李贽一再声称,人要成为保持“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真人”。在李贽看来,所谓“童心”,就是指人世间原始的纯正的情感,只有这种情感才能体现真与美。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一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家。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经筵日讲、起居注册、典会试、视河工、督顺天学政、治河漕运,著有功绩。 李廷机:字尔张,号九我,泉州新门外(今鲤城区浮桥街道)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榜眼及第,后官至礼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卒赠少保,谥号文节。以廉洁著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李相国”,他的故里也被称为“贤相里”。 李 稠:字易周,号凤池,泉州晋江池店镇池店村李厝人,以明经试,登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进士,授为监察御史,以耿直称。后因功高绩著,累晋户部员外郎,迁大理寺丞,擢刑部右侍郎、转户部左侍郎、累晋工部尚书兼鹿坊、灵武和易定三镇节度使,以老辞归,唐乾符四年卒于家。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的哪座楼?

A.岳阳楼

B.八卦楼

C.黄鹤楼

D.滕王阁

B

【知识点】:

中国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的八卦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三国时期,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始建于唐朝,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垂青史。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武夷岩茶大红袍属于中国传统茶中的哪种茶类?

A.乌龙茶

B.红茶

C.黑茶

D.白茶

A

【知识点】:

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最为复杂,其中做青与双炒双揉技术是其特有的工序。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曾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乌龙茶(Oolong Tea) 乌龙茶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又名青茶。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乌龙茶由中国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其中福建产量约占中国的80%。 红茶(Black tea) 红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 红茶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在明末清初,在绿茶的基础上制作成的。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发酵作用使茶叶中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以水冲泡,不仅香气迎人,还呈现出特有的深红茶色,因此被人称为“红茶”。 红茶产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后来西传欧洲成为王公贵族们喜爱的茗品。中国红茶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以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诸暨、浦江等地;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红茶的特点是色泽乌润,味厚而带有焦苦,有麦芽香,茶汁红艳。 黑茶 黑茶,山茶科茶属乔木植物。其树枝较直立,分枝少,树高8米左右,幼嫩芽叶青绿色,无或极少绒毛。黑茶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每年采摘时间在6月中下旬芒种前后。明嘉靖年间,湖南安化采用绿茶湿坯堆积渥堆,松材明火干燥法制作,使茶色泽变黑变褐,故名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于中国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茶树喜湿润气候多雨,多生于山林,可种植于酸性土壤中。 黑茶中的普洱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茶之一。“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描述了年份久远的普洱茶散发的陈香,品起来就像是在品味着历史一般,也让茶的陈香在历史经久不散。 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因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四种产品。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蕉城天山、松溪、建阳、武汉新洲旧街、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是红茶的主要产区,出产三大工夫红茶,请问:以下哪种红茶不属于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A.白琳工夫

B.祁门工夫

C.政和工夫

D.坦洋工夫

B

【知识点】:

白琳工夫茶:产于福建福鼎的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属于小叶种红茶。其外形条索细长弯曲,冲泡后香气高昂带甘草香,滋味清鲜甜和,汤色浅亮,叶底鲜红带黄。 政和工夫茶:产于福建政和,有大茶和小茶之分。大茶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冲泡后香气高甜,滋味醇厚;小茶用小叶种茶树原料制成,条索细紧,冲泡后香似祁红,滋味醇和。政和工夫茶的外形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香气浓郁芬芳似紫罗兰香,汤色红艳明亮。 坦洋工夫茶:产于福建福安、霞浦一带,外形细长匀整,色泽乌黑有光。冲泡后香气清纯甜和,滋味鲜醇,茶汤金黄。其外形还可以表现为条索细长匀整、白毫显露,冲泡后香高气扬锐利,滋味醇厚带桂圆汤味,叶底红匀光滑。 祁门工夫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叶底嫩软红亮。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惠安女”是福建民俗文化中一个特定的称谓。惠安女的服饰、发式、婚俗等方面明显有别于闽南及福建其他地区的汉族,极具鲜明独特之个性。请问“惠安女”究竟属于什么民族?

A.汉族

B.回族

C.畲族

D.高山族

A

【知识点】: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也是汉族中最独特的一支。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于海内外。生活在泉州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素以吃苦耐劳、简朴持家而闻名遐迩。惠安女独特的服饰文化有别于闽南及福建其他地区,主要特色是“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其最大的特点是“衣短露脐”。惠安女的发式非常独特,以梳发结髻为主,式样也多,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也有区别,还在发髻上插上许多银笄,以及珠、银饰品,甚者重达20斤。在婚俗方面,几百年来流传着一种“长住娘家”的奇异婚俗。 惠安女的祖先是几百年前从中原移居于此,因长期聚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很多生活习俗显得传统、守旧,颇有古时遗风。晚近以来,惠安女的一些习俗也在发生变化,如梳髻之风逐渐消失,新婚未育妇女脸上蒙黑纱和“长住娘家”的婚俗,现今已不再流行了。惠安女的文化习俗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关注的课题,其来源有种种传说,目前尚无定论。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砚是传统文房四宝之一,下列哪种名砚出产于甘肃?

A.歙砚

B.洮砚

C.澄泥砚

D.端砚

B

【知识点】: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石料来自各地。但是唐代以来相继发现一些特别适合制砚的石料,其中采用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洮砚、端砚、歙砚。史书将洮、端、歙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洮砚出产于甘肃省临潭县、卓尼县的洮河流域,这一带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石料细腻。宋人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中国的茶文化系统“上榜”了三处,请问:以下哪项不属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A.西湖龙井

B.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C.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D.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A

【知识点】:

中国茶文化系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用茶、饮茶的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生动、系统地呈现了中国茶发展演变的完整风貌,为我们认识中国茶提供了独特视角。 早在2012年,“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中国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3项是茶类遗产。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18个以古茶园与茶文化或茶园复合景观为主。此外,还有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将茶园或茶产品作为遗产组成要素或遗产地的重要产品。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年8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3年5月荣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3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2014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6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2年5月,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最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B

【知识点】: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都有关于自身修养的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可以总结为 “仁”“和”“止”“静”。儒家强调人和人关系;仁者,二人互动也。佛家很好地处理了人和自我的关系;出家人叫和尚,取意为以“和”为尚。法家强调“止”,要有规则意识和规则教育,规则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行动的界限在哪里。道家强调“静”,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关于如何解决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道家有两个提倡:无为和清净,无为强调的是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清净强调平常心,做到无分别、不染、放下。

First Prev 37 38 39 40 41 Next Last Total 214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