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的莲子羹,主要是以闽北盛产的莲子为原料烹煮而成,其中采用“建莲”烹煮,最负盛名。请问:“建莲”产自何地?

A.闽北各地

B.建阳

C.建瓯

D.建宁

D

【知识点】:

福建闽北盛产莲子,而建宁县所产莲子誉满天下,称“建莲”。清乾隆《建宁县志》记载:“建宁,秀山丽水,玉润流馨,香泉道道,十里菡萏,极为旖旎。城西龙山,玉泉水冷,百口莲池,岁产贡莲千斤,为吾国第一。”建莲历史上曾列为朝廷贡品,所以亦称“贡莲”。闽北特有的生态环境和高山气候,使所产的莲子,粒粒色白如凝,粒大圆润。稍煮即熟,久煮不散,不分老少,入口就烂。煮熟后的莲子羹,再加上白糖或蜂蜜,更加清甜爽口,营养丰富。 莲子还可以与多种营养食品合在一起熬煮,使之营养更加丰富,成为美味而高等的养身食品。如红枣莲子羹,具有补气、补血作用,适合于脾虚人群、肾虚人群和失眠人群;银耳莲子羹,具有清心凝神、濨补津液、润肺养胃的功效;桂圆莲子羹,具有怡心宁神、养心健脾、缓解消化等功效;百合莲子羹,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强身健体的作用。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客家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请问:制作擂茶的最主要工具是?

A.茶杯

B.铁锅

C.茶壶

D.擂钵

D

【知识点】:

客家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之一。据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道美味。擂茶制作方式古朴雅致,先用二两绿茶茶叶置于擂钵中,以擂棍磨擂之,擂时加少许冷开水,以润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继续擂,待擂至茶叶、芝麻都成糊状后加入花生,继续擂,直到花生全部擂散,再加入香菜或九层塔或鸡头刺等一种配料青菜后,继续擂至成茶浆即可。全部擂制过程约需15分钟以上,在擂茶过程中,须使用双手,持续不断,力度均衡,一气呵成。研擂好的茶浆,约冲泡1500cc开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适量糖,如要咸食则可加入适量盐,但正统擂茶则以咸食为主。如此一锅又香又浓又保健的擂茶茶汤就大功告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擂茶吃法有几种: 其一,吃清茶,即以勺舀茶汤入中型碗中,不另加配料直接食用,如您工作劳累,出汗很多者,以此方法喝热茶,能起到立即解渴,身心舒畅之效果。 其二,加料吃茶,先将米香或米铛放入中型碗约1/3,再以勺舀茶汤入碗中加至七分满,再加入剥完皮的熟花生,再加入各种炒青菜,炒豆子等配菜即可食用。食之,莫不令人咋舌,啧啧称赞是人间美味。 其三,擂茶拌饭,以半碗饭,加入各种青菜配料,再用勺舀茶汤混合食用,如此吃得饱又吃得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建民间称为“拗九节”。请问“拗九节”被福建人视为什么性质的节日?

A.孝敬父母

B.长命百岁

C.驱灾避邪

D.救助贫困

A

【知识点】:

拗九节主要流行于闽中、闽南等地,是日清晨,家家都用红糖、红枣、花生及杂果煮粥,分送娘家及邻里。福州等地凡已嫁之女当日一定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因此,拗九节被视为孝敬父母长辈的节日。 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记载说:“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人家皆以诸果煮粥相馈,如吾乡十二月初八僧尼所送之腊八粥,俗谓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可见,拗九节与佛教目连救母的故事有关,或者说是佛教目连救母故事的遗风。 福州民间将拗九与“过九”习俗联系在一起。福州人认为,人的生命中“九”最难过,认为过了“九”这一关,才能驱灾辟邪,长命百岁,因此注重作“九”。凡年龄逢九如49、59、69岁等,成为“明九”;逢九倍数如63、72、81等,成为“暗九”。长辈逢九,晚辈就要送九。除了“拗九粥”外,还要加送猪脚、鸭蛋、线面等,祝长辈平安长寿,以示孝敬父母。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宋元时期,泉州从海外进口的香料呈现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的特点,请问: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当时进口香料的主要用途?

A.制作香精

B.净化环境

C.宗教祭祀

D.贵族官僚享受

A

【知识点】:

“海丝”贸易之主要商品 整个宋元时期,泉州进口的香料呈现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的特点。据宋赵汝适《诸蕃志》载,宋初,泉州进口的香料主要包括槟榔、木香、硫磺、石脂、龙脑、沉香、檀香、丁香、桂皮、胡椒、大腹、阿魏、莳萝、荜澄茄、诃子、破故纸、荳蔻花、硼砂、紫砂、紫矿、胡芦芭、芦荟、荜茇、益智子、海桐皮、缩砂、高良姜、草荳蔻、桂心苗、没药、煎香、黄熟香、乌樠本、降真香、琥珀等。还有8种属于禁榷的蕃货:玳瑁、象牙、玛瑙、乳香、珊瑚、鼊皮、镔铁。进入的商品达44种以上。到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进口香料竟有200种。 这些香料有来自占城的麝香、沉香、速暂香、生香、象牙等;有来自真腊的沉香、速暂香、生香、麝香、檀香、金颜香、黄熟香、笃耨香、苏本、白豆蔻、象牙等;有来自阁婆的檀香、沉香、丁香、降真香、胡椒及白豆蔻等;有来自渤泥的降真香、玳瑁等;有来自三佛齐的沉香、安息香、檀香、降真香等:有来自大食的丁香、木香、乳香、苏合香油、没药、血碣、珍珠、象牙、龙涎香等。 从《宋史》中获知,建炎四年(1130年),泉州抽买乳香13等,86780斤。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占城进贡到泉州的香料有:沉香390斤、上速香3450斤、中速香1440斤、澳香300斤、暂香120斤、细割香180斤、乌里香55020斤、附子沉香150斤、上笺香3690斤、中笺香120斤、笺香头块480斤、笺香头239斤、象牙168株、犀角20株、玳瑁60斤。 《马可·波罗游记》说,元代运抵泉州的胡椒数量相当可观,从亚历山大港运往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不过是泉州港总量的1%。 这些进口香料主要用于净化环境,宗教与祭祀中供奉所用,更多的是供贵族、官僚用于享受。当然,也用在上至朝皇宫下至平民百姓的饮食、医药用品及工业原料方面。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沉船上,发现遗留有降真香、沉香、檀香、乳香、龙涎、胡椒等香料,包括玳瑁、槟榔等达4700多斤。香料的大量使用,从皇室贵族逐渐延向民间,泉州人近水楼台,近朱者赤,平民百姓,每到除夕年终,家无贫富,燃降真香“如燔柴”。香料进口影响到当地民风民俗,泉州人点香祭祀,香木雕神佛,种花插花习俗,则来自海外敬花习俗。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泰宁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格局,其中明代李春烨的府邸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居”,请问:李春烨的府邸是以下哪个选项?

A.李氏宗祠

B.尚书第

C.世德堂

D.司马府第

B

【知识点】:

“尚书第”古建筑群 泰宁古城内的古街、古巷、古井以及牌坊,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格局。城中进士街、尚书街、九举巷区域内,由尚书第、世德堂、李氏宗祠、江日彩故居等构成明代古建筑群落。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江南第一民居”尚书第,是明兵部尚书李春烨在家乡建造的府第,距今380年的明代民居建筑,大到门楼砖墙、石梁枋,小到窗框、斗拱、菱砖,到处镌刻了人物、飞禽、花鸟卷草等高浮雕图案,刀法或圆活或豪放或简约,栩栩如生,无任何多余刀笔。与尚书第一墙之隔的是“绣衣坊”世德堂,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古色古香,体现了明初建筑的古朴大方。 “尚书第”古建筑群,占地共12000多平方米。它一字排列,幢幢相接,廊门相通,建筑精美绝伦、构件完整、规模宏大,可称得上标出了泰宁古民居建筑的高度。 泰宁世德堂(世德堂)世德堂建筑群宅坐落于泰宁尚书街东侧,占地5707平方米,建筑面积5027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是一处典型的按泰宁当地“三厅九栋”传统形式建造的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群,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具有文物保护价值明代建筑群。“世德堂”于1995年列为县级文保,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保,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些古建筑占地面积大,年代跨度久远,具有明代早、中、晚期的建筑特色,也有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风格,还存有元代和宋代的建筑遗风。 李氏宗祠:李氏宗祠在泰宁县杉城镇进士巷与尚书巷交汇处附近西南,独幢,面积770平方米,是李春烨宗族祠堂。李氏宗祠与世德堂、尚书第共同构成尚书第建筑群,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该建筑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厅、辅房、大庭院等多种功能建筑,重现了古代的部分生活场景,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落之一。 司马府第:是泰宁明清园古建筑展区中最精美的一栋古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特征明显,装饰精美,并且集戏曲殿堂、书法殿堂、文学殿堂于一体的清代徽派古建筑。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始于中国、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兴起于18世纪中叶,请问:开辟万里茶道的商人是?

A.闽商

B.晋商

C.徽商

D.粤商

B

【知识点】:

万里茶道 海洋时代,海洋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俄国由于海上力量较弱,只能凭地利与中国进行陆路贸易,形成了始于中国、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这也是海洋时代传统陆路贸易的最后辉煌。 1617年,中国茶叶传入俄国,1638年以后,茶叶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推广,俄国逐渐形成饮茶之风。在此背景下,晋商利用自身资本以及与俄商在北京合作的经验优势,开启中俄“万里茶道”近200年的辉煌。晋商首先前往福建武夷山区购茶,途经湖北、河南、山西、河北至恰克图外销。19世纪40年代,茶叶成为恰克图出口贸易最大宗商品。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南方茶路中断,晋商转往湖南、湖北购茶运往俄国,两湖茶逐渐取代闽茶,汉口成为“万里茶路”中枢。 闽商:狭义上指福建省商人的简称,广义指以福建、浙南、粤东潮汕地区和海外闽民系的从事商业的人们。闽商在经济领域具有一些共同的思想、语言、行为,显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以开放、拓展、包容的精神闻名,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之说。宋元时期,八闽男儿就视出洋为正途,明代后期以来的海外移民活动更为闽南文化注入异域文化的活力。尤其是近代以来,闽人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移民。这些移民绝大多数居住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直接参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有的人还进入当地主流社会。闽中沿海地区向海外移民众多,其数量超过本地居民,且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西方文化较早经过福建海外商民进入福建地区,造就近代闽商的辉煌。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一时期,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晋商一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驼帮、船帮和票号。晋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诚信”和“团结”的商帮政策。晋商的辉煌人物有乔致庸等。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为中国三大商派之一。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粤商:即广东商人,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经济尤其是近现代商贸流通中的最主要的企业群体,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商帮”。粤商包括广府商帮、潮汕商帮(潮商,广义闽商)、客家商帮(客商)、雷州商帮、海陆丰商帮以及其余广东各地的商帮,主要是由广府商人和潮州商人、客家商人所组成。明清时期,许多粤商漂洋过海,广东会馆也逐渐遍及世界各地。广东会馆除集中分布在东南亚与美洲各国外,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也保留着不少广东会馆。粤商是近代以来就在推动中国和世界工商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使粤商获得了新生,也是旧粤商和新粤商的分水岭,新粤商在继承传统粤商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商业文明的特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粤商凭借特殊的地域和政策优势,加上聪明才智,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的领跑者。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扁肉燕是福州地区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其制作方法是从扁食做法演变而来。请问: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扁肉燕号称“肉包肉”

B.扁肉燕形似春燕

C.扁肉燕雅称“小长春”

D.扁肉燕的主要材料是海鲜

D

【知识点】:

扁肉燕堪称中华一绝的特色食品,其制作方法是从扁食做法演变而来。清同治年间,福州人王世统在闽北各地收购土特产品时,在浦城看到当地“扁食”的皮,是用木槌捶打的肉泥拌薯粉擀成。于是大受启发,回到福州,也采用这种做法替代“扁食”的面皮,结果大受福州人的欢迎。其后越做越讲究,逐步制作成薄如绵纸的薄皮,用来包馅。馅是用猪精肉、虾仁、葱、荸荠等细剁为泥馅。馅包好后,上笼旺火蒸五分钟即可,亦可放在清水中煮熟捞起凉干。肉燕可晾放,食时再加清汤另煮,煮好加盐、味精、葱花即可。由于肉燕全身均是精肉制成,即便用清水煮开,汤也很鲜美。包好的肉燕形似春燕,故称“扁肉燕”,雅称“小长春”。其薄皮便称“燕皮”。 福州人在寿、婚、庆、节宴上,往往将扁肉燕与鸭蛋同煮,称为“太平燕”。因福州话鸭蛋与“压乱”谐音,故鸭蛋亦称太平蛋。所以“太平燕”寓意着平安、幸福,成为福州民俗中享有殊荣的宴席“大菜”。当这道大菜上桌时,鞭炮齐鸣,宴会的主人端起酒杯起立,频频向宾客敬酒、致谢,宴会就进入高潮。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请问:客家土楼最大的特点是?

A.冬暖夏凉

B.聚族而居

C.防御野兽

D.建筑美观

B

【知识点】:

福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漳州等市,其中尤以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最负盛名。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矗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的聚族而居特点以及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不但建筑材料匮乏,且有豺狼虎豹、盗贼侵扰,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是以夯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形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圆楼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内部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土楼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堪称民居之最。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文公菜”是武夷山地区的传统名菜,相传是朱熹发明的。朱子好美食,曾与文友雅集,亲作“什锦”一盘,受众人称赞,很快就流行乡里。请问:此菜为何称为“文公菜”?

A.朱熹是文人

B.该菜是为文友所作

C.朱熹谥号“文公”

D.“什锦”色香味俱全

C

【知识点】:

这道菜的由来与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相传朱子在治学之余,对美食颇感兴趣,常亲自动手烹饪菜肴。一日,与文友雅集小酌,他亲自做了一道“什锦”菜。其制作方法是将黄豆、花生、槟榔芋以及金黄色蛋片、肉片、心片、肺片、香菇等上好食材,在盘中摆成宝塔状,然后放入蒸笼中蒸制而成。该菜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色彩多样,造型美感,众人品尝之后交口称赞,很快就流行乡里,流传至今。由于朱熹去世后谥号为“文公”,因此,这道菜被称为“文公菜”。 文公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厚。“什锦”与前程似锦之“似锦”谐音,寓意吉祥,象征美好前程;花生寓意妙笔生花;金黄色蛋片寓意金榜题名;宝塔形状寓意步步高升;香菇盖顶寓意加官晋爵。总之,各种食材皆有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八百多年来,文公菜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当地人常将这道菜用于宴请,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旧时学子赶考前夕,家人必备此菜,祈愿考生一举登第。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清朝时泉州蚶江和台湾鹿港两岸民众的对渡文化习俗丰富多彩。请问:其中最重要的习俗是什么?

A.拍胸舞

B.踩街

C.竞舟泼水

D.舞龙舞狮

C

【知识点】:

每逢端午节,蚶江和台湾鹿港两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在海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端午节正好赶上休渔期,渔民们要“洗船”“补灰”“画船”,他们驾着舢板,以木桶等工具冲洗船只,相互冲洗并嬉戏,后逐渐演变成竞舟泼水习俗。 闽台对渡习俗除了海上泼水,还有采莲、祭江、灯谜竞猜、南音游江等活动。闽台对渡习俗是两岸商贸密切联系的产物,也是两岸文缘一脉相承的见证。闽台对渡习俗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被国务院台办和文化部列为对台交流的重点项目,并于2011年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First Prev 52 53 54 55 56 Next Last Total 305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