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下面哪位唐代书法家不是以楷书闻名于世?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李阳冰

D

【知识点】:

李阳冰以篆书闻名于世。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秀句满江园”;工篆书,“笔法妙天下”。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 论者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利,崇高华岳语其峻”,赞其书法,谓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仓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和赵孟的“赵体”在书法史上合称为“楷书四大家”。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以下哪座石窟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的?

A.莫高窟

B.大足石刻

C.麦积山石窟

D.云冈石窟

B

【知识点】: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世纪到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艺术的“自觉”时期,其中诞生了很多艺术家,其中哪位是以绘画成就闻名于世的?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刘牢之

A

【知识点】: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黄庭经》等。刘牢之为东晋北府军将领。参加了多场战争,并在淝水之战大败并斩杀前秦将领梁成,助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拍卖出约2.3亿人民币,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以此为代表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代表了元青花绘画的最高水平,请问以下哪个故事没有在元青花中出现?

A.昭君出塞

B.蒙恬将军

C.萧何月下追韩信

D.穆桂英挂帅

D

【知识点】:

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元青花蒙恬将军人物故事玉壶春瓶,1956年出土于湖南常德市,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将军山沐英墓,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穆桂英挂帅故事未见元青花中。 青花瓷为元景德镇代表瓷器,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图片 中国文学、艺术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古邺城西12公里处发现了魏武王曹操的陵墓,发现了一件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石牌,请问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B

【知识点】:

汉代流行隶书。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三国时期中国主流的书体是隶书。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是在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墓(即高陵)出土的一件石牌,是认定曹操陵墓最有力的证据。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以下著名的青铜器不属于商代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曾侯乙编钟

D.大禾人面方鼎

C

【知识点】: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司母戊大方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羊通俗的民间文化象征含义便是“吉祥”,汉代铭文中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大禾人面方鼎,为商代后期鼎常见样式。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较为稀有珍贵。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为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闽南语歌曲所在的地区凝练出中国哪一种独特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A.晋江经验

B.温州模式

C.苏南模式

D.浦东经验

A

【知识点】:

闽南是指福建南部,主要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级市,晋江经验源于此。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苏南模式指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浦东经验是指上海浦东从相对滞后的农村,快速推进城市发展的创新经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是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的一句歌词,唱出了闽南人爱拼的心声,反映了福建人拼搏进取热衷打拼的性格特征。 “晋江经验”为晋江开启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天蓝水绿、人和业兴,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拥有“中国伞都”“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世界茄克之都”“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产业品牌。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诗云:“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请问此诗句是描写什么食品?

A.老坛酸菜面

B.闽菜“佛跳墙”

C.闽西沉缸酒

D.福建老酒

B

【知识点】:

佛跳墙:闽菜首推“佛跳墙”。“佛跳墙”集山珍海味之大全,选用上等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肫、猪蹄筋、鸽蛋等多种原料,佐以花菇、冬笋、绍酒、冰糖、桂皮等辅料,放在绍酒瓮中文火慢煨数小时而成的。佛跳墙集数十种原料于一坛,汇合山珍海味之精华,又保持各自特色,其味浓郁芳香,鲜美独特,食之柔软嫩滑,味中有味。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传为清末名厨郑春发所创。据说有一次,一批文人学士品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香气四溢,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即席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佛跳墙之名不胫而走,流传至今,成为一道誉满中外的传统名菜。 老坛酸菜面:属于油炸型方便面,分为桶装和袋装,与其他方便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酸菜包,凭借其独特的口味,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比较出名的老坛酸菜品牌有统一老坛酸菜和康师傅老坛酸菜。 闽西沉缸酒:龙岩沉缸酒有文字可考的是清嘉庆元年(1796),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发源地为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黄邦村。因酿造中要经过“三沉三浮”而得名。龙岩当地妇女坐月子一般都喝沉缸酒,在民间还有“一斤酒胜九鸡”之说。2011年12月,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龙岩沉缸酒)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老酒:采用百年传统工艺,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和以红曲为糖化发酵剂,精酿而成,经三年以上贮存,香气浓郁,酒味醇厚。是一种半甜型黄酒。含糖量为3-10%,外观清亮透明、品味独特、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增进食欲,用于烹调有调味和除腥之功效,是广为喜爱的理想调料酒。1999年被国家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被誉为中国“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历史悠久,请问:梨园戏诞生于哪个朝代?

A.北宋

B.南宋

C.唐代

D.元代

B

【知识点】:

梨园戏 从宫廷来,到民间去,这是“梨园”的宿命。公元714年,大唐天子李隆基在皇宫中设立了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史称“梨园亭”。梨园,从此成了后世演艺界的别称。 在玄宗皇帝的注脚里,除了杨贵妃,还有他的音乐才华。戏曲界至今仍供奉唐玄宗为祖师爷,又因其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代的戏曲仍保留司鼓板为乐队的指挥,尊其为打鼓佬,位于舞台九龙口。 梨园因其宫廷血缘,注定了表演程式典雅,唱曲法度严谨。我们现在所说的梨园戏诞生于南宋,发源于泉州,又称宋元南戏,与浙江的南戏共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南宋时的泉州,经济繁荣,是文化丰饶之地,梨园戏亦蓬勃发展。梨园戏的语言基础为泉州方言,在音韵上保留诸多古语,但方言土腔一律以泉州音为准,同时杂糅了部分汉族民间音乐,因不同人物身份与地方色彩,保留了地方土音和古音。 梨园戏的一出戏里,可用一种宫调中的曲牌连缀表演,也可用不同宫调中的曲牌组套表演。每一出传统剧目都配有一套专属的曲牌,形式包含集曲、慢、引、小令等。梨园戏还可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小梨园,演绎才子佳人的故事;第二种是下南流派,主要演绎家庭邻里故事;第三种是上路,主要演绎宫廷戏。梨园戏的乐律和乐器沿袭唐代旧制,采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唢呐等伴奏,打击乐器以鼓、小锣、拍板为主。 梨园戏最特别之处是有传统的压脚打鼓。有别于其他剧种的锣鼓,梨园戏的鼓用音色浑厚的“南鼓”,伴奏时将左脚压在鼓面上,进行不同位置的移动,配合鼓槌打出几十种轻重不同的鼓点。 梨园戏表演细腻,有自己传统且严谨的艺术演绎程式,所以流传不甚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闽南各地散落着一些戏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成一个梨园戏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2006年,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梨园戏的艺术家们,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今,他们不仅面向全国,还面向欧洲开拓市场。虽然多数外国人听不懂唱词,但他们静下心来看着角色的表演,都会沉浸其中,继而喜欢上这典雅的唱腔和表演。台上低吟浅唱,台下穿越时空,八百年前的南戏遗响,饱经岁月,历久弥新。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高甲戏在角色方面,原先只有生、旦、丑,后又拓展了净、贴、外、末和北,请问:高甲戏最为突出的角色是以下哪个选项?

A.生

B.丑

C.旦

D.净

B

【知识点】:

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里面的五种角色。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老外:专演老年男子的角色,一般挂白满须,所以又称“老外”。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高甲戏,古称宋江剧,也叫戈甲戏,是清代闽南农村一种假扮梁山英雄的武打游行,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甲戏的表演形式兼容开放,在国内戏剧界屡获大奖。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高甲戏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个泉州差不多有四百个戏班,戏班之间各显神通,出现了“十大虎班”的繁盛景象,但最好的戏班叫做“龙班”,也叫“金莲升”,因此有“一龙破五虎”的说法。 20世纪30年代,高甲戏开始走出国门表演,东南亚诸国都有其巡演的足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甲戏从草台转入剧场。在角色方面,原先只有生、旦、丑,后又拓展了净、贴、外、末和北。其中丑最为突出。 每行每业都有其业界翘楚,身在业内,知其翘楚乃为常识。就像说起高甲戏的代表,就不得不说高甲戏丑王柯贤溪。柯派丑角,以一个男演员来扮演开朗泼辣、诙谐有趣的女角,在体现和表达人物时,超越了性别,使得角色独具一格,无可取代。柯贤溪老先生自成一派的柯派高甲戏《金魁星》《闹茶馆》《骑驴探亲》等融入了京剧、梨园戏、木偶戏的表演元素,甚至借鉴了国际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技巧。

First Prev 21 22 23 24 25 Next Last Total 108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