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公元 1087 年,宋朝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请问: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

A.管理造船业

B.管理海外贸易

C.印刷纸币

D.提供住宿

B

【知识点】:

市舶司: 海上贸易是宋王朝重要的经济来源,朝廷空前重视。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哲宗正式下令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拥有绝对的海洋贸易自由。南宋时期,刺桐港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开放的港口,迎来送往,梯航万国,舶商云集,刺桐港迈入海洋贸易经济的新征程。元代,刺桐港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大港之一。 南宋时,泉州市舶司设置提举1员,同提举、副提举各2员。元时则设置提举2员,同提举2员,副提举2员。提举一职,官阶略次于太守,专任,或由太守兼任。市舶司的主要职能和现在的海关类似,负责管理进出口船舶、货物、人员,行使“抽解”“禁榷”“博买”等职责,同时招徕、接待、管理外商,还兼具治理港口、修筑城池、维护地方治安、剿灭盗贼等职能。 泉州市舶司的设立,让泉州在海洋贸易方面有了诸多便利,商船出海可以在泉州当地申办手续,而不用再像以前舍近求远,去广州市舶司办理。如此,既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更加合理安排船舶的出海及回港时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泉州市舶司的规范管理下,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从刺桐港出发的商船从这里挺进更广阔的海洋世界,由此形成的海洋贸易网络,改变泉州,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据考证,泉州市舶司的遗址位于泉州市区中山南路水仙宫。这个遗址,也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海关遗址,见证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鼎盛繁华。市舶司的旧建筑已不在,只留下水仙宫和鹊鸟桥。 泉州市舶司历经宋、元、明三朝,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迁至福州,前后达386年之久。在将近400年的时间里,泉州的市舶司制度,为刺桐港商船的远洋贸易,提供了最大便利,推动泉州成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出自:张美娜《泉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泰宁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格局,其中明代李春烨的府邸被誉为 “江南第一民居”,请问:李春烨的府邸是以下哪个选项?

A.李氏宗祠

B.尚书第

C.世德堂

D.司马府第

B

【知识点】:

“尚书第” 古建筑群:泰宁古城内的古街、古巷、古井以及牌坊,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格局。城中进士街、尚书街、九举巷区域内,由尚书第、世德堂、李氏宗祠、江日彩故居等构成明代古建筑群落。建于明天启年间的 “江南第一民居” 尚书第,是明兵部尚书李春烨在家乡建造的府第,距今 380 年的明代民居建筑,大到门楼砖墙、石梁枋,小到窗框、斗拱、菱砖,到处镌刻了人物、飞禽、花鸟卷草等高浮雕图案,刀法或圆活或豪放或简约,栩栩如生,无任何多余刀笔。与尚书第一墙之隔的是 “绣衣坊” 世德堂,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古色古香,体现了明初建筑的古朴大方。 “尚书第” 古建筑群,占地共 12000 多平方米。它一字排列,幢幢相接,廊门相通,建筑精美绝伦、构件完整、规模宏大,可称得上标出了泰宁古民居建筑的高度。(出自:《文明》杂志 2009 年 8 期) 泰宁世德堂(世德堂)世德堂建筑群宅坐落于泰宁尚书街东侧,占地 5707 平方米,建筑面积 5027 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距今已有 370 多年历史,是一处典型的按泰宁当地 “三厅九栋” 传统形式建造的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群,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具有文物保护价值明代建筑群。“世德堂” 于 1995 年列为县级文保,1996 年公布为省级文保,2001 年 6 月 25 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些古建筑占地面积大,年代跨度久远,具有明代早、中、晚期的建筑特色,也有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风格,还存有元代和宋代的建筑遗风。 李氏宗祠:李氏宗祠在泰宁县杉城镇进士巷与尚书巷交汇处附近西南,独幢,面积 770 平方米,是李春烨宗族祠堂。李氏宗祠与世德堂、尚书第共同构成尚书第建筑群,总面积达 12000 平方米。该建筑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厅、辅房、大庭院等多种功能建筑,重现了古代的部分生活场景,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落之一。 司马府第:是泰宁明清园古建筑展区中最精美的一栋古建筑,占地 1000 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特征明显,装饰精美,并且集戏曲殿堂、书法殿堂、文学殿堂于一体的清代徽派古建筑。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南方许多地方都曾发现了悬棺,请问:被称为悬棺葬俗发源地的是哪里?

A.福建武夷山

B.云南昭通

C.江西龙虎山

D.四川宜宾

A

【知识点】:

武夷山悬棺:武夷山高崖绝壁间,保存着号称天下奇观的悬棺。悬棺又称架壑船棺,南朝时就有记载,武夷山 “半岩有悬棺数千”,“云是仙人葬骨”。南宋朱熹认为:“武夷君之名,著自汉世,祀以乾鱼,不知果何神也。今崇安有山名武夷,相传即神所宅。…… 两崖绝壁人迹所不到处,往往有枯楂插石罅间,以庋舟船、棺柩之属。柩中遗骸,外列陶器,尚皆未坏。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盖亦避世之士,为众所臣服,没而传以为仙也。” 后历代对此多有记述,往往认为与仙人有关。这些悬棺,以木料制作,外形似船。棺内有直接安葬遗骸者,也有内置仙函,函内安放遗骨。仙函为一精巧木匣,内外两层套装。如记载,大王峰悬棺,“小船两两相扣,内置仙函二十。” 小藏峰上 “石罅中有一艇,盛仙蜕十六函。” 近年考古工作者曾清理鼓子峰仙函,其中两具函上记有 “明嘉靖廿三”(公元 1544 年)、“明万历九年”(公元 1581 年)等文字,记载着某某信士谨发诚心,为保某某寿命延长而 “喜拾”。所拾者,即悬棺中遗骨。看来所谓仙函,为后人对遗骨的二次安葬了。武夷山悬棺,主要分布于大王峰、玉女峰、白云岩、大藏峰、鸣鹤峰、霞宾岩、幔亭峰等,由于历代损坏,今多已不存。至于悬棺年代,没有明确记载,经测定,距今已 3000 余年。当是那时依山傍水而居的武夷先人,去世后安葬于此。中国南方如江西、浙江、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台湾等 10 余个省区,都曾发现了悬棺,但以武夷山架壑船棺最为古老,形制最为古朴。所以,武夷山被称为悬棺葬俗的发源地。对于其族属,有 “夏代越族说”“闽越说”“武夷族说”“安家族说”“干越族说” 等,诸说纷纭,一时难以定论。(出自:罗哲文等《中国的世界遗产》,机械工业出版社) 古 DNA 研究首次揭示云南昭通等地悬棺人群系古代百越族群后裔: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野外调查和古 DNA 实验研究发现,云南昭通等地悬棺人群系古代百越族群后裔,他们是现今民族众多的侗傣语系族群的先祖。悬棺葬是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上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种葬俗。悬棺葬大多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有较多分布。但是,随着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这类遗迹越来越少。作为一种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遗存和丧葬习俗,悬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学界的关注。资料显示,年代最早的悬棺葬遗址是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距今 3600 年,即商周时期,武夷山地区也因此被认为是悬棺葬习俗的发源地。之后因人群迁徙和流动,这一习俗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传播,并大约在 2000 年前传播到泰国北部等东南亚地区、太平洋群岛的一些原住民群体中。考古发现,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和盐津县保存有较好的悬棺葬遗迹。绝对年代测定显示,悬棺葬习俗在我国大陆最晚的记录是昭通的盐津豆沙关悬棺葬遗址。但同时也可能包括四川珙县麻塘坝悬棺葬遗址。这一习俗明代末期之后便销声匿迹,但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清代以后这种葬俗还流行。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托拉贾人至今尚保留此习俗。(出自:中国青年网 2020-04-15)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武夷山,是一座理学名山。许多理学大师前来武夷山讲学,尤以朱子理学为集大成者,请问:“朱子” 是谁?

A.朱元璋

B.朱熹

C.朱耷

D.朱彝尊

B

【知识点】:

朱熹和武夷山:武夷山,是一座理学名山。理学,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儒家文化自孔子以后,至北宋时期,州府县学及书院林立,学术思想不仅受到道教、佛教影响,还受到天文、数学、历法、医学、地理、农学等新成就影响,出现了周敦颐、程颢、程颐、杨时,以及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先后创立和发展成为儒家理学学派。至元、明、清时期,许多理学大师前来武夷山讲学,游览寻访先贤遗迹,留下许多文章著述和诗词、题刻。尤以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形成 “朱子理学”,被尊为第二孔子。“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后人予以高度评价。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父朱松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福建)崇安,后徙考亭。14 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移居武夷山麓五夫里,19 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进而中进士。曾为官 7 年,而后在武夷山著书讲学。63 岁以后移居建阳,但常回武夷山。南宋庆元六年(公元 1200 年)去世,享年 71 岁。朱熹一生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等 70 余部 460 余卷著作,且在武夷山创办武夷精舍等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生达 200 余人,许多人成为理学名家。朱熹倾毕生精力的理学思想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就在武夷山完成。元皇庆二年(公元 1313 年),仁宗皇帝诏令以 “四书” 为朝廷科考用书,并以 “朱注” 为官方解释,直至清末废除科举考试为止。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书、讲学长达 40 余年,留下了大量遗址遗迹,武夷山因此被称为 “道南理窟”。不仅如此,“朱子理学” 还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及欧美诸国,具有世界影响。(出自:罗哲文等《中国的世界遗产》,机械工业出版社)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以下不属于福建出产的茶叶品类是以下那个选项?

A.坦洋工夫

B.安化黑茶

C.安溪铁观音

D.武夷岩茶

B

【知识点】:

安化黑茶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不属于福建出产的茶叶品类。坦洋工夫发源于福建宁德社口坦洋村,以坦洋村为代表,今日宁德已成为福建茶叶的重要生产基地。安溪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尧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产自福建闽北 “秀甲东南” 的武夷山一带,是中国传统名茶。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国情

宁德是著名的海上养殖基地,二十世纪 80 年代,宁德突破了哪一种海水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

A.大黄鱼

B.石斑鱼

C.巴浪鱼

D.鲈鱼

A

【知识点】:

宁德被称为:“大黄鱼之乡”,二十世纪 80 年代,宁德突破了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使它从一度濒危到重回百姓餐桌。石斑鱼、巴浪鱼、鲈鱼等在福建都有人工繁育和养殖。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福建省福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二十世纪 90 年代,福州市大力推动对哪一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

A.武夷山

B.鼓浪屿

C.三坊七巷

D.万寿岩遗址

C

【知识点】:

二十世纪 90 年代,福州大力推动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修缮工作。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八卦楼如今成为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世界双遗。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是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誉为 “南方周口店”。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既是 “茶的祖国”,又是 “诗的国度”,著名的咏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 “七碗茶歌”,请问:它的作者是谁?

A.李白

B.卢仝

C.杜甫

D.白居易

B

【知识点】:

识点】 卢仝(公元约795-公元835),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出生于河南济源,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人。早年隐少室山茶仙泉,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则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宋陆游诗:“赤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即从韩愈诗:“一婢赤脚老无齿”化出。 (出自: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茶进行研究并撰写专著的国家,请问: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

A.陆羽《茶经》

B.朱权《茶谱》

C.蔡襄《茶录》

D.刘源长《茶史》

A

【知识点】:

陆羽《茶经》:成书于公元 758 年前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搜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宋代蔡襄《茶录》:写于 1051 年,分上下两篇,全书不足 800 字。上篇论茶:谈及茶的色、香、味,茶叶的贮藏方法,炙制、碾茶、筛茶方法,汤之增减及温茶盏的方法和点茶方法等 10 条。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认为茶色贵白,青白胜黄白;茶要真香,不能掺其他香草珍果,恐夺其真;候汤最难,未熟沫浮,过熟则茶沉。下篇论茶器:分茶焙、茶笼、砧椎(打台和槌)、茶钤(茶挟)、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九条。论述烹茶所用之器具,为保持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对焙茶和品茶用具十分讲究。 清代刘源长《茶史》:撰于 1669 年前后。全书约 33000 字,分 2 卷 30 目。篇首载各著述家和陆羽、卢仝事迹。第一卷分茶之原始,茶之名产,茶之分产、近品,陆羽品茶之出,唐宋诸名家品茶,袁宏道《龙井记》,茶的采、制、藏。第二卷分品水,名泉,古今名家品水,欧阳修《大明水记》《浮槎山水记》,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贮水、候汤,《十六汤品》,茶具、茶事,茶之鉴赏辨别,茶效,以及名家茶咏、杂录等,大多引前人著作内容,多而杂。(出自: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 明代朱权《茶谱》:成书于 1440 年前后。全书 2000 余字,内容侧重于茶叶品评和煮茶用具方面。序言叙述了茶有醒睡消酒、利大肠、化痰等功效。茶有五名:茶、槚、蔎、茗、荈。并认为茶叶杂以诸香会失茶之真味,赞成物遂其自然之性,反对团茶碾末,提出以叶茶烹饮。全书分 16 则:品茶、收茶(贮藏)、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详细介绍蒸青叶茶之烹点方法,独创以叶茶烹饮。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方言茶 “teh” 的发音传入欧洲,请问:这种福建方言是?

A.闽南话

B.闽北话

C.客家话

D.福州话

A

【知识点】: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语言约有 6000 种。然而,“茶” 的发音在众多语言中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除了极少数地区,全世界的 “茶” 只有两种发音,一种发音类似英语的 “tea”,比如法语的 “thé”、西语的 “té”;另一种发音则类似 “cha”,例如印地语中的 “chai”、俄语的 “чай(chai)”。原来,古代茶叶一个方向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流转,“cha” 的发音广为流传,而另一个方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闽南语茶 “teh” 的发音传入欧洲。茶叶,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中西方贸易往来的真实写照。(出自:福建日报 2023-10-16)

First Prev 18 19 20 21 22 Next Last Total 685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