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在中国文化里,“梅花”象征什么?

A.清高雅致

B.长命百岁

C.富贵吉祥

A

【知识点】:

在中国长久的诗书画传统浸淫下,许多物象积淀成了稳定的象征含义,这就是中国艺术中很有特点的“意象”。 梅花是中国庞大的意象群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个,象征人的清高、雅致。此外,人们比较熟悉的还有: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象征长命百岁的松树,以及象征子孙昌盛的石榴,象征爱情的鸳鸯等。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金银财帛”都是中国古代的货币。请问,中国已出土的最早货币是( )制的?

A.铜

B.银

C.贝壳

D.丝帛

C

【知识点】: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出土了大量贝币,其中包括大量海贝,标志在那个时期中原内陆就与海洋有密切往来。“财”字的“贝字旁”就是海贝货币的文化痕迹。 金银财帛四个字都与中国古代货币有关。“金”指的不是黄金,而是铜。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长久以铜银为双本位。“帛”是布帛,在很多时候布帛也承担货币的功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图片 中华文化

现在图片上出现的这个并不是真正的汉字,实际上是?

A.特殊的装饰符号

B.特殊的乐谱符号

C.特殊的装饰符号

B

【知识点】:

中国汉字除了正式使用的字符外,有一些特殊的符号。例如,商铺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招财进宝”,是将四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使用,还有特殊的装饰符号“万字不到头”等。 图片上是唐代中晚期(公元9世纪初)为古琴这种特定乐器单独创建的特殊乐谱:减字谱。在录音设备出现之前,对于全世界各大文明来说,如何记录音乐曲谱都是一个难题。西方的五线谱是基于音位创建的,古琴乐谱却是以演奏技巧为出发点创制出来的,用汉字部首代表演奏指法,用数字代表第几根琴弦,再将这些重要信号加以组合,就出现了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减字谱。音乐演奏者根据这样的谱子演奏,实现了音乐艺术的传承。这种以文字符号记录音乐的方式放眼世界独一无二。传承三千年的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种特殊的文字乐谱居功甚伟。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人对不同的生日庆贺有不同的说法。其中“米寿”是指多少岁?

A.3岁

B.20岁

C.88岁

C

【知识点】:

由于中国汉字的构成特点,中国人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拆字技巧进行艺术创作以及祝福、抱怨等其他活动。 “米”字可以拆开看到“八十八”这三个汉字,故而人们把88岁称为“米寿”。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中关于时间和自然的精妙构想。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二十四节气?

A.入梅、出梅

B.头伏、二伏

C.白露、寒露

C

【知识点】:

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很多人把中国农历称为阴历是不准确的。中国古代同时关注太阳周期和月亮周期,本质上是阴阳历。西汉时期(公元前104年),为了调节月亮周期和太阳周期的差距,避免出现夏季过春节之类的现象,特别将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360°圆周分为二十四个部分,每部分15°。农历确保每月都包含两个节气,如果不够就用闰月调整。这二十四部分就是二十四节气。 在民间,除了二十四节气外,人们又发展出入梅、出梅、三伏、数九之类的说法。但这些说法不在二十四节气中。入梅、出梅是对江南梅雨天的预测,分别体现什么时候进入、结束梅雨季节;“三伏”是夏季最热天气。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之后,每九天为一个周期,到春天共有九九八十一天,这就是从一九到九九的说法。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国情

拥有典型丹霞地貌的武夷山,属于哪一种季风气候区?

A.亚热带

B.温带

C.热带

A

【知识点】:

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常有“春寒”发生;夏季高温多雷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有时因气温高而出现“秋老虎”天气;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的季节。 亚热带季风气候又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的中纬度季风气候类型。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年降水量多在800—1600毫米,下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70%。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亚热带大陆东岸,纬度25°-35°间,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区,地学界亦有学者认为大巴山区比秦岭山区更适合作为中国亚热带北界。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1年,中国发射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其命名源自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请问,“羲和号”探测的是哪颗星球?

A.太阳

B.火星

C.金星

A

【知识点】:

羲和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是掌管时间和历法的太阳神,并以太阳母亲的形象为人们所认知。原型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传说,羲和每天不慌不忙地赶着龙车,掌握时间的节奏,驱使着太阳前进,和太阳一起日出日归,形成早晚晦明、太阳东升西落的景观,先民的时间观由此而来。后在不断的演化发展中,当形容无可比拟的极大功绩时,后人们就借用“女娲补天”和“羲和浴日”这两个故事来作比喻,称为“补天浴日”。 中国古人就有浪漫的天际探索梦想,当代的天文探测器大多与神话有关。例如:探月的嫦娥工程、玉兔探测器等,中国神话中的火神是祝融,火星探测器名为“祝融号”。探日工程同样如此,“羲和”是古代传说中的御日车者,探日的探测器故名“羲和号”。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同一个字,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比如以下选项中的“阿”字,和其他选项读音不同的是?

A.阿胶

B.阿昌族

C.阿拉伯

A

【知识点】:

中文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其中“阿”就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ā,一个是ē。 “阿”用于指人名词或者人名的时候,一般读ā。如“阿昌族”“阿凡提”中的“阿”都读ā。 “阿”表示山水弯曲处或“迎合”的意思时,一般读ē。“阿谀奉承”“刚直不阿”都读ē。 选项中“阿拉伯中”的“阿”是中文对“Arab”的音译,与一般传统情况无关。类似的例子还有“阿弥陀佛”,这句话源于对古印度语的音译,读ē。 选项中的“阿胶”看起来很像名词,似乎属于第一种情况,但事实上它的名称源于其产地,山东东阿(ē)县。东阿县的“阿”是“山阿”的意思,所以此地生产的阿胶也因地名,发音为ē。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文知识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朝发夕至”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在周末轻松地前往远方探亲访友、旅游度假。数据显示,高铁是当代中国人喜欢的一种“便宜”出行方式。这句话中加引号的这两个字怎么读?

A.pián yi

B.biàn yí

C.piān yí

B

【知识点】:

“便宜”属于多音词,一共有两种读音,分别为biàn yí和pián yi,但两者的意思截然不同。“biàn yí”主要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的意思,引申为方便,比较典型的是“便宜行事”、“便宜出行”。“pián yi”的意思是价格优惠。 中国高铁时速达到350公里,网络密集,覆盖高原、冻土地带。而且购票方便,乘坐舒适,为人们出行带来高度的方便迅捷,是便宜的出行方式。其实,高铁的票价也在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范围,虽然这里不能读成“pián yi”,但也谈不上“昂贵”。如果这个词一定要读成“pián yi”的话,这句话就需要加一个“的”字,成为“高铁是中国人喜欢的一种便宜的出行方式”。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华文化

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中国哪个城市后,分为南北两路向西传播?

A.阳关

B.敦煌

C.玉门关

B

【知识点】:

此题目在选项上降低难度,选择时可采用排除法,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为城市。 陆上丝绸之路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者提出的概念,是古代东西方共同开辟的一条商道,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传统上说的丝绸之路指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开辟,东起西安,西至罗马。但这条通道并不是一条由一个国家发起的完整商道,而是沿途各国共同参与完成的。 丝绸之路中国段,经过敦煌之后遇到了茫茫沙漠戈壁,因而分别出阳关和玉门关,形成了天山北道、天山南道两条通路,各自向西延伸时经过了不同的国家、城市,分别将中亚各地联系在一起。

First Prev 8 9 10 11 12 Next Last Total 685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