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汉语桥

首页>媒体聚焦

一大波老外在喜州拜师,学做喜洲粑粑、乳扇……怎么回事?

时间:2015-10-27 17:31:27来源:加油大理编辑:
    10月25日,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继续火热进行中,第三阶段10进5的晋级赛从昆明移师到了文化名邦“大理”。选手们通过在大理喜洲镇的竞技,尽情感受着历史上著名的喜洲商帮文化,以及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多彩文化。



    根据本次晋级赛的规则,来自五大洲的十支参赛队要根据抽取到的任务卡,分别完成“大理味儿”十足的任务,其中包括:寻找并学习制作大理白族扎染,了解制作扎染所需的天然材料、白族对蝴蝶图腾崇拜的原因;找到白族三道茶并学习烹茶技艺;体验并制作诺邓盐、鹤庆瓦猫以及制作马帮特殊食品喜洲粑粑,了解小麦经过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等等。


1.外国人做“中国披萨”:


    来自澳大利亚的两名队员,抽取到了学习制作“喜洲粑粑”的任务。

    喜洲粑粑是著名历史名城喜洲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

    口味有甜、咸两种。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他们在喜洲镇四方街寻找到有“粑粑王”称号的摊主后,现场拜师学艺,当起了洋徒弟,着手制作喜洲粑粑。从揉面团,下剂子到压扁包入馅料,压成粑粑形,虽说是第一次制作,但两名队员一步步照着师傅的样子学得有模有样。

    女选手欧姝辰说:“喜洲粑粑让我想起了披萨饼,但它的原料很不一样,甜的和咸的都有,吃起来非常可口!”此外,她还告诉记者,“粑粑”就是饼的意思,制作喜洲粑粑的原材料是小麦,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终,两位选手亲手制作做出了甜咸两种不同口味的喜洲粑粑,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2.会吞金屙银的瓦猫:

    鹤庆瓦猫是用来镇宅驱邪、免除灾害的瑞兽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鹤庆白族地区的瓦猫则造型夸张、大嘴、多为蹲姿,虎气十足。鹤庆白族瓦猫正以其精美绝伦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普谝受到人们的欢迎。美国队的两位选手大理之行就体验了一把做瓦猫的手艺。



3.传统书法握笔怎么这么难:

    来自墨西哥队的选手,在大理之行中向白族小伙学习书法。从他们迷惑的脸上就看出,光是学习握笔就已经难住他们了,不过选手们还是很用心地在学习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