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左传・曹刿论战》记录的是曹刿在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的故事,曹刿所 “论” 的这场战役是

A.长勺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A

【知识点】: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第一段写战前的准备,即取信于民。第二段写战争经过,文中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一句,可知曹刿所 “论” 的这场战役是长勺之战。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秦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战争,赵军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 “围魏救赵” 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制造假象,诱其就范。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被誉为

A.诗仙

B.诗史

C.诗鬼

D.诗圣

C

【知识点】:

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的诗作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奇峭虚幻,晦涩险怪,所以后人常称他为 “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被称为 “鬼仙之辞”,有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之说。“诗圣” 指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诗仙” 指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他的诗歌中,常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诗佛” 指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有 “诗佛” 之称。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下列诗人中,有 “七绝圣手” 之称的是

A.王维

B.王昌龄

C.孟浩然

D.杜甫

B

【知识点】: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胡应麟《诗薮》评价道:“七言绝,太白(李白)、江宁(王昌龄)为最”。其诗以七绝见长,率先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王昌龄的七绝还具有示范效应和标杆作用,受到当世及后世作者的追捧、学习。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有 “诗佛” 之称。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开场白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甚为经典,这句台词化用了下列哪位词人的作品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

D.元好问

D

【知识点】:

该句是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句的化用,词人为大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从而写下了这首咏物词。全词紧紧围绕 “情” 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 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代表作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王安石词《桂枝香》云:“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是化用了下列哪首诗的句子

A.杜牧《泊秦淮》

B.刘禹锡《石头城》

C.李商隐《南朝》

D.杜牧《乌衣巷》

A

【知识点】:

杜牧诗《泊秦淮》之中有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句,诗中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纸迷金贵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王安石《桂枝香》中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正是对这句的化用。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除此句外,还有多处化用前人诗句,如 “千里澄江似练” 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 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意:“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下列诗句中,与江苏南京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

【知识点】:

A 选项出自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一首。金陵,今南京。秦淮河,汉代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B 选项出自杜牧的《泊秦淮》,所指为南京。C 选项出自姜夔的《扬州慢》,所写为扬州。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世人震骇。根据词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D 选项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也是《金陵五题》之中的一首,所指为南京。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词中作者这 “别是一番滋味” 的 “愁” 主要是

A.悼念亡妻

B.怀念故友

C.亡国之恨

D.思乡之情

C

【知识点】:

此为李煜词《相见欢》中的句子,原词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宋太祖开宝七年(974 年),宋朝率师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将李煜俘获至汴京。该词作于李煜亡国被囚于宋时,“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所表现的正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下列诗句中,与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句词所写的节日相同的是

A.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知识点】:

题干词句出自秦观的《鹊桥仙》,所写的节日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 “乞巧”。C 选项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所写正是杨贵妃七夕乞巧的情节,与题目所指节日相同。A 词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元宵节有看花灯的习俗,故所写的节日为元宵节。B 词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词序中有 “丙辰中秋” 一句,可知所写节日为中秋节。D 诗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春节有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故所写节日为春节。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李白《蜀道难》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下列诗句与 “锦城” 有关的是

A.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B.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C

【知识点】:

锦城即四川成都,因很早就有比较发达的织锦手工业,且技艺高超而得名。C 诗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有 “花重锦官城” 一句,可知其所写为成都。A 选项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石头城》,所写为今江苏南京。B 选项出自唐代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所写为今陕西西安。D 选项出自宋代秦观的《八六子》,词中 “春风十里柔情” 一句话用了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可知所写为扬州。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国文学、艺术

姜夔《扬州慢》序说:“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之悲” 这个典故出自

A.《离骚》

B.《诗经》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B

【知识点】:

“黍离之悲” 这个典故出自《诗经・王风・黍离》。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油然而生。后人用黍离之悲来形容对国破家残、今非昔比的哀叹。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为象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叹奸佞当道,主张 “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 “骚” 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搜神记》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作品,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First Prev 45 46 47 48 49 Next Last Total 685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