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法家中关于 “法、术、势” 治国方略中提倡重 “势” 的是以下哪一位?

A.慎到

B.商鞅

C.韩非

D.申不害

A

【知识点】: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 慎到提倡重 “势”。重 “势” 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 “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 “商鞅变法”。申不害,郑国京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其思想以重 “术” 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御群臣、掌握政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人物

A.李悝

B.商鞅

C.刘安

D.申不害

C

【知识点】:

刘安,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杂家代表人物。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李悝,今河南濮阳人。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 “重农” 与 “法治” 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 “商鞅变法”。申不害,郑国京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以 “术” 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里的 “由” 指的是孔子的哪位徒弟?

A.子贡

B.颜回

C.子夏

D.子路

D

【知识点】: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 人。“孔门十哲” 之一。端木赐,姓端木,字子贡,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 (今河南鹤壁市浚县) 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 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 “瑚琏之器”。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历代帝王封赠有加。卜商,字子夏,尊称 “卜子” 或 “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 (今河南温县) 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 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性格阴郁,勇武,为人 “好与贤己者处”。以 “文学” 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诗》《春秋》等书均由他所授。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诸子百家中名家的著作?

A.《惠子》

B.《申子》

C.《尹文子》

D.《公孙龙子》

B

【知识点】:

申不害,郑国京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以 “术” 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汉书・艺文志》著录《惠子》一篇,已佚。尹文,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 是其代表性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在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流传于世者唯《尹文子》一书,是先秦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公孙龙,字子秉,名家人物,生于赵国邯郸。公孙龙能言善辩,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十四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八篇,至今只残留六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 “白马非马” 和 “离坚白” 等论点。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老子的观点?

A.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知识点】: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道 (自然规律) 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用符合它的规律来治理它,就获得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道德经・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战胜它,替代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认真做到的。《道德经・八十章》:“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诸子百家之中哪一家主张 “学而优则仕”?

A.儒家

B.名家

C.法家

D.纵横家

A

【知识点】: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其中的 “仕”,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训仕为入官,此今义也。” 他引《毛诗传》为据,认为:“仕,事也。” 这说明,在孔子的时代 “仕” 只能作 “做事” 或 “实践” 义。南宋教育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写道:“优,有余力也。士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子夏说的 “学” 与 “仕” 的关系,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而不是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工作之余继续学习可以增长才干(资其仕),学习之余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检验学到的东西(验其学)。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自诸子百家之中的哪家言论?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纵横家

B

【知识点】: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但引申说法不一。说法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说法二: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说法三:“小鲜” 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以下哪个选项是属于孔子的观点?

A.人性本善

B.见得思义

C.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D.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B

【知识点】:

《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 “无为” 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义则治,无义则乱。” 出自战国《墨子・天志》。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下列句子与《大学》出自同一人的是

A.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B.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C.吾日三省吾身

D.事君数,斯辱矣;

C

【知识点】:

《大学》作者曾子,而 “吾日三省吾身” 一句出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该句广为后人学习,提倡自我反省和严于律己。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过失,才能着手去改变。因此这种自我反省的思想对个人多方面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作用。有关曾子,经常提起的是 “曾子杀猪” 和 “吾日三省” 的典故,看起来 “老实” 的自律,最终却能著成与《论语》并列四书之一的《大学》。可见治国大道不过也来自于生活小事的累积与反思。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华文化

以下哪种尊称不属于孔子?

A.天之木铎

B.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C.东方三大圣人之首

D.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C

【知识点】: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 “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论语・八佾第三》中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铎” 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其中,以金为丸舌者称 “金铎”,以木为丸舌则称 “木铎”。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道。孔子作为开创私学、普及平民教育的第一人,以“木铎”自况,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称,由于孔子弟子遍天下,贤者七十二,当时孔子也就有了“天之木铎”美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 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孔子位列第一。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道圣老子,第二是德圣孔子,第三是智圣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First Prev 21 22 23 24 25 Next Last Total 435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