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遇见苍洱
当轻柔的微风拂起不同颜色的头发,当和煦的日光抚过不同肤色的脸庞,当涌动的云雾让大理的色彩更加斑斓,当“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拨动每个少年的心弦……当这一切刚好的时候,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110名参赛选手,在大理开启了与苍山洱海的最美相遇。
“在我的故乡,有很多山,但很少有洱海这么美的水。”来自亚美尼亚赛区的丽丽特,有一双如洱海般清澈的眼睛。丽丽特很喜欢中国,因为中国不仅有很多别致的风景,也有很多友善的朋友。“中国人对我很友善,经常夸赞我很漂亮,会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他们对自然也很友善,在来的路上,我看到洱海边有很有广告牌,有一块上面写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亚美尼亚赛区选手丽丽特)
漫步在洱海生态廊道,来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赛区的林洛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虽然我的国家是一个岛国,但它的景色与洱海很不同。我觉得洱海很干净,一路走来我都没有在地上看到垃圾。洱海边的树木很茂盛,成群结队的水鸟也很可爱,在这里生活真的很舒服。”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赛区选手林洛)
同样爱上洱海的还有来自黑山赛区的乌娜,她娴静的气质与洱海十分相配。“我喜欢洱海的蓝色,这是一种纯净的蓝色。我也喜欢水面上漂浮的白色花朵,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花。”在洱海边,乌娜认识了海菜花。“中国志愿者告诉我,这种花只在水质很好的地方盛开。”
海菜花迎风盛开,白鹭翩翩起舞,湖面碧波荡漾。洱海用它的美丽与包容,将五洲青少年带入人与自然共栖的和谐空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一条生态廊道不仅连接了苍山洱海的自然风光,也展示了中国愿与世界共同绘就全球生态文明蓝图的信心。
吹完洱海的风,再品一杯下关的茶。位于洱海南岸的下关,亦是苍山环抱之地。诞生于风花雪月之中的下关沱茶历史悠久,创制100多年间,从未中断过生产和销售。如今,下关沱茶不仅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闻名中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德国赛区选手冉诗怡)
“第一个让我感受到汉字之美的字就是‘茶’。”在下关沱茶厂,来自德国赛区的冉诗怡说起了她与茶的情缘,“小时候,我远在中国的姨妈寄了一盒茶到德国,包装盒上的‘茶’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线条和发音真的很美,因此我萌生了学习中文的兴趣。”这场与茶的因缘际会,让冉诗怡心中的“茶”从纸上映入现实,她发现“茶”不仅美在字形字音,也美在精细的制作工艺、沁人心脾的味道与底蕴深厚的文化。
“中国的茶是一种艺术,我很喜欢中国的茶文化。”在过桥赛中表演过中国茶艺的杜妍来自罗马尼亚赛区,她很享受今天的茶体验环节。杜妍告诉记者,中国的饮茶习惯与罗马尼亚的饮茶习惯并不相同。“罗马尼亚人喜欢用大杯子喝茶,但中国人喜欢用小杯子喝茶,这更有意趣。中国的茶也更加注重‘意境’,在大理这样美丽的地方品茶是很美好的事。”
(哈萨克斯坦赛区选手尼基塔与缅甸赛区选手邱有恩)
“这是我做的沱茶,是不是很棒!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品尝它!”来自哈萨克斯坦赛区的尼基塔不仅学习到了制茶技术,还学会了中国“以茶会友”的文化传统,他热情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品尝他亲手制作的沱茶。“我最喜欢普洱茶,它有很美妙的味道。”
洱海之滨,苍山之下,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第三、四场《身临其境》文化体验积分赛分别在洱海生态廊道与下关沱茶厂进行。“魔法汉字”、“快问快答”、“拼音密码”三轮比拼,让来自大洋洲、美洲、非洲的选手展示了自己的中文综合能力。巧妙融入试题的大理非遗技艺、洱海生态保护、下关沱茶文化等相关内容,也让参赛选手再次温习了本次大理文化体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实景游学+互动体验+中文考核”的形式,是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创新之举。在苍山洱海的浪漫中享受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比赛,这段大理之旅将成为本届“汉语桥”选手心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