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国网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汉语桥”比赛中的领队老师,他们亦师亦友,是明灯亦是星光;他们是选手们一路比赛艰辛与不易的见证者,耐心指导,细心呵护;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
庄雅礼
我是“中国人”
娇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这一次“汉语桥”比赛已经是美国2队的领队老师庄雅礼第八次带队比赛了。谈及“汉语桥”的意义,庄老师说到:“这是美国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在这里,学生们互相学习,收获友谊,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在美国任教十九年,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庄老师成为了一名汉语老师。“十年前,学校突然要开设汉语课程,需要招募汉语老师。我一直就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我有一种使命感,要把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国文化告诉我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庄老师常常会使用肢体语言让同学们更好地分辨声调。每当中国传统节日来临,庄老师一定会给学生讲述节日的故事,开展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就在十月刚刚过去的中国国庆节当天,庄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制作了中国国旗,播放了1949年第一个国庆节时的视频。以此来让学生门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庄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登上万里长城时的心情,“那种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只在书里看到的长城,后来我终于站在了上面。无论何时何地,身在何境,我永远都以作为中国人而骄傲!”
黄振威
再见“汉语桥”
2018年是马来西亚领队老师黄振威继2016年后第二次来到“汉语桥”了。和上一次相比,黄老师评价,“汉语桥”的赛制越来越完善,从目前已经进行的项目和活动来看,黄老师认为本届比赛很好 地突出了“学”和“赛”,也从不同方面、各个环节充分地考虑到了每一位选手的情况,这样的人性化和进步让黄老师赞不绝口。关于学习汉语,王老师说到,马来西亚多元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强。另外,数量庞大的华人华侨也为马来西亚当地的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王中俊
语言文化相结合
看着正在玩闹的两个俄罗斯选手,俄罗斯3队的领队老师王中俊笑着说道,“他俩风格各异,有时会让我很头大,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只要相互理解,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第一次带学生参加“汉语桥”的王老师压力很大,“看着其他国家那么多优秀的选手,真的会很焦虑和担心自己的学生。”王老师表示,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因为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问题。对此,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在枯燥的语言知识中穿插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用这些有趣的点吸引他们,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王老师回忆起给学生们讲北京王府井时,不仅会介绍王府井的地理位置、历史、名字来源,还会引申到王府井周边的特色小吃,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潘禹彦
兴趣教学有方法
罗马尼亚的领队老师潘禹彦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公派教师。爱笑的她满怀期待和激动地带领着学生来到了“汉语桥”,“第一次带队我真的很开心。我觉得这一次比赛,友谊是最重要的。能来到这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见识到真正的中国,将来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罗马尼亚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这些是远比比赛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在教学上,潘老师有她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她认为,理论一定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激发出更大的价值,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她也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次新课开始前,潘老师都会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兴趣教学。而潘老师不仅将中文教给学生,也教给身边对汉语感兴趣的人,“刚去的时候,很少有人和我用汉语打招呼。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学校的门卫都可以用汉语跟我打招呼了。”每年中国的传统节日,潘老师都会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将中华文化传播给更多当地居民。
“我和中国有个约会”,如果说“汉语桥”是赴约的圣地,那么这样一群可亲可敬的领队老师一定是赴约路上必不可少的引领者、探索者,他们饱含热情,朝气蓬勃,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带领着选手们走进了“汉语桥”,走向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