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赛事动态

大学生“汉语桥”——才艺视频镜头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07-09来源: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2020年的汉语桥注定是不一样的。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汉语桥德国赛区的比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大学生“汉语桥”比赛中的才艺环节就由选手线下录制并提交视频,而演讲和答题环节则采取在线云比赛的方式。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哥哥小姐姐才艺的幕后故事吧!

没有才艺,怎么办?

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推荐的选手涂鸿羲,在同济大学留学时就已经是明星了,因为他打得一手好水球,被特聘为水球队教练。从六岁开始练习游泳和水球的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训练,然后八点去学校上课,十二年来风雨无阻。

如今留学归来,上大学的他非常想通过“汉语桥”比赛检验一下在同济大学的汉语学习成果。可是苦于没有才艺,一直对报名比赛犹豫不决。

他不止一次地问过笔者游泳算不算才艺。面对家里十三个奖杯和二十八块奖牌,涂鸿羲也挺无奈的。啥才艺没有,怎么办?

600-16.jpg

忽然想起2017年参加“看四川”夏令营时学过蜀绣,于是想尝试一下。无奈苦于没有老师能够辅导,只能放弃。否则,一个有颜值有才华的体育生去绣花,估计画风会很辣眼睛。

600-0.jpg

最终,同时是伯乐中学中文合唱团的他想起了学过的歌曲《祝你平安》以及人们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情景,在网络上找到了剪纸教学,自己做了一些改进,才有了今天的这个平安剪纸。

600-1.jpg

才艺一录就是一天

由于比赛的五分钟才艺视频需要提前一周提交,而且不能经过剪辑和加工,所以选手们都特别认真对待。

原计划每个人半个小时的录制时间,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从歌曲演唱前的开声到实时录制,一个人往往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600-2.jpg

而且在录制的过程中,已经录制好的或者还没有录制的选手都耐心等待,还不时地帮助正在录制的选手打光或者调音。

600-3.jpg

更有有才的小哥哥,直接开挂,用电脑降调,现场为其他选手合成伴奏曲。而有的则在演唱时情到深处,无法自拔。

600-4.jpg

根据目前北威州相关防疫规定,在封闭场合是不能唱歌或做需要大量呼吸的活动的。这次伯乐中学特别提供了录制场地,而且校领导开会也特批了录制时不超过三个人在大礼堂时是可以唱歌的。

600-5.jpg

家里得布置一下

由于其他比赛环节是居家在线举行,选手们也对环境特别上心,纷纷使出各种解数,把家里能找到的中国元素全部用上,尝试着各种布置。

600-6.jpg

杜伊斯堡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推荐的选手海洋是摄影迷和音乐迷,平时除了拍摄照片就是自己写歌或者混音。这次还用上了自己摄影时的专业补光灯,并新配了一个电容麦克风。

600-7.jpg

另一位选手孔浩也是音乐迷,也会自己写歌和混音,除了才艺表演的自弹自唱以外,他更是个中国物件的收藏迷。家里有比别人多的中国东西,都是他在广西支教一年期间淘得的。

600-8.jpg

而有的选手为了获得和舞台表演一样的演讲效果,还得注意镜头的放置等问题。你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你通过摄像头看到的画面是怎么得到的。

600-9.jpg

题库还是要刷的

作为中国人的专利,刷题是刚需。既然是汉语桥,就要了解地道的中国文化,那么这种刚需也是必修课之一。

每年汉语桥比赛的题库都包含语言知识、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几个部分,除了需要会看题,看得懂题以外,还需要涉猎广泛的中国知识。题库里的很多文化题,乍一问中国人,可能都有人答不上来,更不要说这些德国小伙伴了。

600-10.jpg

所以,以刷题促学习也是推广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过六刷,很多选手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当然,每个人的刷题方法不一样,除了在线统一刷以外,有的选手是把空白的题目存进手机,一坐车就掏出来看一看。

600-11.jpg

也有的是把所有题目打出来剪成小条,为了防止自己通过记住题号而记住答案,还专门把每道题的题号剪除。

600-12.jpg

还有的是把题目里的关键词翻译成德语和拼音来记忆。

600-13.jpg

看来,考过驾照的这些小鲜肉们已然是身经百战了。

人生总有第一次

这次参赛的选手大部分都是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基本没有舞台经历。所以,如何想要在舞台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摄像头前,更佳地表达自己,确实得下一些功夫。

除了语言表达、内容及发音和语流速度以外,还有穿着打扮、颜色搭配、吐字换气、表情和手势管理,甚至是镜头高度、眼睛看镜头的位置、光线来源方向等等,都需要一点一滴地扣细节。

600-14.jpg

每个选手在这方面都经过了四五个小时的强化训练。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们也是叫苦不迭,但却受益匪浅。

甚至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主持人还专门用浑厚的播音腔录制了音频,为个别选手远程辅导。

600-15.jpg

团队合作

选手们的学习和备赛肯定离不开幕后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

杜伊斯堡鲁尔都市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们一直在后方为选手们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则为选手们的才艺提供了很多材料。

伯乐中学的语言助理以及中文合唱团的声乐指导老师们在疫情期间依旧在线辅导,完全不分周末和假日,只要学生约课,就全力以赴地投入进去。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