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赛事动态

“汉语桥”人物 | 尼泊尔少女雷若华的中国医学梦

时间:2020-04-09来源: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想拼尽全力保护我爱的人。”

111.jpg

       若华夏儿女自强不息

       雷若华2001年出生于尼泊尔,是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亚洲赛区的选手。她的父亲给她取名雷若华,意思是时刻勉励她:要像华夏儿女一样自强不息。

       "汉语桥"决赛第四场,若华止步全球15强。

       比赛结束,舞台灯光依然闪烁。若华看着周围的一切,陌生而真实。她的泪水再也隐藏不住,奔直跑向舞台下的指导老师,两人相拥而泣。亚洲赛区的七强选手抱成一团,谁也舍不得谁。他们并肩“作战”,早就亲如一家。

       “有遗憾,但不会后悔。”面对结果,即使心有不甘,若华依然很乐观。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汉语桥"。去年,若华凭借扎实的汉语功底和出色的武术表演获得了尼泊尔赛区的第一名,但却因为年纪问题无法前来中国参赛。今年,若华再次通过笔试、演讲、才艺展示等众多环节的比拼,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终于代表尼泊尔来到中国参赛。

       若华是好强的人,“参加比赛一定要拿到名次,很想做到的事我会逼自己做到。”无论在哪,若华手里总是在练习汉语。比赛前,为了争分夺秒复习,她调了凌晨三点的闹钟,每隔五分钟响一次,以防赖床。在不影响室友休息的情况下,她悄悄走出房间,借着酒店走廊微弱的灯光在练习汉语。

       “没晋级就回去继续读书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今年九月,若华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中国医学梦。参加"汉语桥",若华除了想挑战自己,提升汉语水平之外,她还抱着另外一个目的:来中国学医前,更多的了解中国当代文化和人文关系。

       “毕竟对中国的感受还停留在小时候。现在时代变了,中国变化太大了。“

333.jpg

       拼尽全力守护所爱之人

       雷若华小时候在中国待过五年。2007年,雷若华的父母在中国博士留学,她便跟随父母前来。“那时候还小,对中国文化不算特别了解。”

       问起为什么想学医,若华想起了一次童年阴影。

       六岁那年,她和弟弟两人结伴出行。就在玩耍之间,弟弟呼吸不畅,突然晕倒,不小心掉进池塘。这对当时只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若华心急如焚,手足无措。

       “我不会讲中文,母语不会英文,所以也不会讲英文。弟弟掉下去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我只能拼命地拉人过来帮我。有些人听不懂就走掉了。”好在,最后在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弟弟保住了性命。

       “长姐如母,从小我可以在任何人面前柔弱,但是在弟弟面前就会很强大。”因为害怕失去,若华拼了命的想保护所爱之人。“小时候会觉得弟弟抢了爸爸妈妈的爱,不过六岁那年,我觉得我快要失去弟弟了,那种感觉没体验过是真的不知道。我特别害怕。”

       医生说,再晚一点点,弟弟性命就不保了。

       若华从小惧怕生离死别,她曾经看到过一位阿姨被蛇咬伤,第二天早上就去世的情景。“特别害怕我认识的人隔天就走了。”

       “小时候,我答应了一位叔叔长大后要当医生,帮他治好他的癌症。”若华口中的这位叔叔,是她爸爸的一位朋友,因为脖子长了有肿瘤,一直无法发声。

       “可是小孩子的诺言,谁会信呢?”大家都认为这也就是说说,没太当回事。直到现在,那位叔叔依然健在。若华说,“一诺千金,我必须要兑现承诺。”

       “我想拼尽全力去保护我爱的人。”

222.jpg

       为达目的克服重重难关

       “我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人,但是只要与医生有关的,我都异常耐心。”若华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心脏科医生。“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是保住人命的关键。”

记得一次生物课堂上的解剖青蛙实验,若华不但不害怕,并且在看过一次演示后就能成功完成。这被老师连连夸奖,称她是个解剖天才。“我这才觉得,学医是我能做到的事。”

       今年的1月,若华在尼泊尔的特里布万国际机场当志愿者。突然,一位老奶奶晕倒在她眼前,而与老奶奶同行的儿子正在办理手续,无暇顾及。面对这样的情景,若华凭借此前所学,下意识地帮奶奶做心脏复苏。

       正当若华准备人工呼吸的时候,老太太恢复了意识,于是若华便帮忙清理呕吐物。所有的这一切被急匆匆赶来的机场医疗站的医生看见了。从此,在机场医疗上的一些小任务都会让若华帮忙。

       “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把她救醒。”若华坦言,“救人这件事,我是很认真的。”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医生,若华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晕血的问题。“任何血都不能见。”若华说道。晕血是一种心理障碍,可以通过锻炼慢慢克服。得知此事后,同样想当医生的若华的好朋友每天扎自己的血给她看,帮助她直到不再害怕。“现在克服了,我和他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了。”

       认准了学医这条路,若华也有自己的坚持。在她家中关于临床医学的书已经堆到了腰间,而这些书,她已经看了三遍。“这么多的书不看白不看,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在中国学医,可以申请奖学金,这样就不用依靠父母。而且在中国学医,实验课程会更多一些。”作了一番了解之后,若华希望通过以后自己在中国的所学所见,回到家乡为更多患病的人提供医疗帮助。“出国留学就是学习别的国家有的,我们国家没有的,而不是混学位而已。”

       “我的目标是四年把五年的学分修完,再硕博连读。”若华说,“我知道很难,但我想走这条路线。”

4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