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赛事动态
汉语桥连中意友好 ——访“汉语桥”意大利暨圣马力诺赛区冠军代恩礼
代恩礼在弹奏古琴
4月12日,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意大利暨圣马力诺赛区预选赛在帕多瓦举行。比赛由汉语语言文化能力、汉语演讲、即兴问答和才艺展示4个环节组成。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比拼,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代恩礼(Paolo De Giovanni)获得冠军,将被推荐赴中国参加决赛。
回忆起这场比赛,代恩礼说:“第一名不只属于我一个人,它更像是所有学习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学生的第一名。”
邂逅中国历史
代恩礼出生在意大利米兰北部的阿尔登诺。这个距离米兰车程1个半小时的小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他喜欢读书,偏爱历史类小说和史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是情有独钟。谈到书,不善言谈的代恩礼眼里有了光芒。他完整地读过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春》,最近正在读《秋》。他还看过中文版的《历史是什么》。“这本书很有趣,我把它当成故事去读,享受着整个过程。我不仅完善了自己的史学观,也学到了许多历史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 代恩礼说。
代恩礼是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历史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与中意关系。他选择历史专业是兴趣使然,不过也有更为深层的原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代恩礼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他认为要了解现在就必须先了解过去。
代恩礼和中国历史的邂逅是机缘巧合,却又自有定数。2014年,他在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院意方院长竺易安教授开设的《中国历史》课程中首次走近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意大利的史学研究者大多着眼于意大利或者欧洲历史,我想研究一些相对来说鲜有人涉及的领域。”代恩礼说这是他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与中意关系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的缘由。
书写与汉语的故事
代恩礼的中国名字是他的第一位中国老师取的,“心念旧恩”与“礼以琮玉”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的名字和性格。
代恩礼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中文始于2014年。出于兴趣,也为了能获取第一手的中国历史史料,他开始在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当时的时间安排是白天学习历史专业相关课程,每周有两晚在孔院上汉语课,就这样持续了1年半。
2015 年夏,代恩礼大学毕业后,决定拿出1年时间到中国学习汉语,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他向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国际处提交了留学申请,随后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但是并没有如国际处老师所预料的那样进入汉语零基础班,而是进入了初级班,在中文环境中学习让代恩礼的汉语水平进步飞速。2016年春季学期,他跳级进入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高级班。
结束了1年留学生活,代恩礼回到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攻读硕士,后又于 2017 年春回到北京语言大学继续学习汉语,入读汉语高级班。
中高级班的学生普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很难获得读汉语初级班时的成就感,学习的语法和词语往往晦涩难懂又不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代恩礼也遇到过同样的困扰,“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突破,后来我试着阅读中文原著,终于找到了学习中高级语法和词汇的成就感”。
在中国留学期间,他去过许多城市。参观过苏州园林、观赏过南京鸡鸣寺的樱花、品尝过重庆的小面与火锅……这些无不让他印象深刻。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则是到中国的第一个月,恰逢中国国庆,让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中国,在北京。
获得比赛冠军
“汉语桥”预选赛前1个月,代恩礼决定参赛。从决定参赛后,他几乎每天到孔院学习才艺。虽然他只学了3周古琴,却从完全不了解古琴到能没有错误地演奏完一首古琴曲,期间花费的功夫可想而知。他非常努力,在孔院学完一首曲子,回家还会一遍一遍听原曲并且回忆指法。3周下来,代恩礼的左手大拇指右侧指甲被磨出凹槽,指甲边的皮肤也被磨得通红生疼,但他依然坚持练习。
代恩礼自己准备笔试相关内容、写演讲稿、思考即兴问答的题目,即使在比赛前1周去巴黎查询史料,也会忙里偷闲回忆琴曲、练习演讲。
孔院的老师夸奖他:“保罗一定没有问题!”他回答道:“您过奖了。”老师又说:“保罗就像古人说的谦谦君子。”他则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捂住脸,说:“您这样说,我都脸红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前,代恩礼预计自己会进前三名,最终获得的是冠军,他说“真是意外之喜”。
代恩礼即将硕士毕业,谈到对未来的打算,他说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的兴趣是做研究,所以会申请攻读博士,继续深造。”代恩礼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代恩礼在“汉语桥”预选赛准备过程中常常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