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图
“汉语桥”:通过文化软传播让世界更懂中国
在英国,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来推广英式英语,英国的英语文化产业每年获利逾百亿。而“汉语桥”作为推广汉语举足轻重的平台,“15年,100多个国家,约40万海外大学生,1000名以上晋级者,参与汉语语言能力考核,在世界各地掀起并推动汉学热”,标刻了其全球影响力,它对语言文化产业的链式带动作用也值得发掘。
更重要的是,“汉语桥”是中外文化多向互动的平台,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场域。它确实会立足于汉语本身,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内涵,但其文化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的。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从“看老外比中文”到“中外选手同台PK”的赛制沿革上,更体现在从“向世界推广汉语,弘扬中国文化”到“为异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的宗旨演变上。它已然是以汉语文化为主题的“奥林匹克”,那些以中文为“次母语”的群体能展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能呈现其所在国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让世界各地文化碰撞。
而异质文化碰撞,既能在交流中增进感情,以和睦相处消解文化对抗性,在不同国籍、族裔人群中连上“海内存知己”的心灵认同纽带,也通过“文以化之”,让更多外国参赛者与中国文化结缘,并自发成为中国文化之火烧得更旺的薪火传递者,这也合乎“文化外交”的内涵。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国家形象建构和开展“文化外交”的特殊节点,那“汉语桥”的举办,则是将“文化外交”融入到自下而上的市场化力量驱动的文化磨合中。正因如此,外交部等对“外语桥”活动也不吝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桥”把全世界汉语中文最好的年轻人都汇聚在了一起。其意义不容小觑:毕竟,青年是公共外交中有着战略意义的力量,面向青年的公共外交最具前瞻性价值,因为外交是长期工程和朝向未来的事业,而青年本是未来的主力军。韩国有研究者就发现,青年全球领导力提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来自其他国家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事实上,像美国的社交网络外交、英国的海外志愿服务外交和欧盟的全面青年外交模式,都很注重青年在外交中的特殊价值。
中国要奠定与其他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未来青年民意基础,也得注重青年人的跨文化交流,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的国外青年人士。正如我国公共外交早期推动者、原国新办主任赵启正先生就曾说过:从长远来看,青年人的交流最重要,因为你们的交流刚刚成熟,你们可以维持几十年…… 而“汉语桥”将那些汉语爱好者汇聚中国,让这些年轻人感受中国文化精髓,也是于他们的语言文化学习中培育其“中国情结”,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明之美和多元文化的魅力,进而变成“知华派”“友华派”,并成为“跨文化”传播和传递中国正态形象的使者,成为今后中外友好的切实推动者。这有实例可证:英国青年、第九届“汉语桥”选手蒋思哲,在参赛后就留在中国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机构,成了助推中外文化交流的身体力行者,迄今4000多名学生与其打过交道。
既开辟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途径,又能以青年为切口培养“友华”力量,“汉语桥”是给中国文化“走出去”送出的神助攻。它筚路蓝缕,躬耕十五载,推动各国青年认识中国,让更多外国优秀青年喜欢中国文化,实质上不断巩固和扩大了我国在全球关系中的友好基本盘,其背后蕴涵的战略价值则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青年的成长而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