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国大学生相聚“汉语桥” 述说不同“中国梦”
盛夏7月,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87个国家的126位世界大学生相会于这个舞台,同台竞技,角逐“汉语宗师”。他们虽是不同肤色,有着不同语种,却怀揣相同的“汉语情”,携手诉说各异“中国梦”。
“语种王”冀做中国民歌手
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孔子学院汉语语言学专业的包俊杰说德语、英语、日语和法语等多种语言,亦经常教其日本籍妻子学说汉语,堪称“语种王”,尤为衷情中国民歌和民乐,喜欢张也、宋祖英、张燕、李丹阳、李谷一等中国知名民歌艺术家。
在参加此届“汉语桥”之前,包俊杰备足了“功课”,他将中国北京、云南、四川、内蒙古、陕西等地的典型旅游景点融入到自己的民歌MV中,以此展示其音乐之路的足迹遍及中国锦绣河山。
“中国民歌多姿多彩,它不仅带我去了很多城市,还让我更加了解中国。”这位身材高大的27岁德国帅小伙说,唱中国民歌能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对中国的美好感觉,“希望我胜出比赛,然后去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民歌,当一位中国的民歌歌手。”
在欧洲组的复赛逐鹿中,包俊杰凭借流利的汉语和精彩的才艺展示略胜一筹,成功晋级决赛。
“我老婆喜欢我两个优点,一个是会说汉语,另外一个是会唱中国民歌。”包俊杰脸上洋溢着微笑。
“京剧迷”愿成“梅兰芳”
兰花掌、叠袖、绕袖....。。美洲组选手白柯表演的京剧有板有眼,围观的人群均报以狂热掌声。
刚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普顿分校毕业的美国姑娘白柯研习汉语已有4年,因痴迷京剧,她专程赴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京剧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它的服饰和造型,很漂亮。现在我可以一边学习中国文化,一边提高汉语水平。”
白柯告诉中新社记者,京剧最难的是基本功练习,需要勤奋刻苦、不断专研。每个星期,她都要抽出几个小时进行练习,有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10几遍。几次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手难以正常抬起。
如今,一年半的京剧研习时光,使白柯更加满怀信心。“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动评委,让我有机会像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那样出名。如果淘汰了,也不要伤心,因为我努力过。”
据悉,曾在2012年第三届“汉语桥”美国东部大学生中文比赛中,白柯获得汉语专业教师和资深艺术家评审团的认可,荣膺年级组一等奖。去年,她亦前来中国观摩“汉语桥”比赛,积累参赛经验。
“变身”使者传递中国文化
“我的‘中国梦’是来中国学习文化人类学,再回到我的国家教中国文化。”哥斯达黎加选手智圆如是说。
在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学习2年汉语和1年中国文化的智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他开办了自己的电台节目《哥斯达黎加,你好》,每期选择不同的中国文化主题,向哥斯达黎加人和当地华人华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智圆介绍,哥斯达黎加有很多中国人,电台就是他们寄托乡情的“温情站”。
智圆说,结束“汉语桥”比赛后,他还想继续留在中国,去厦门、西安、广州和南京城市,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体验不同的中华文化,以此搜集素材,在电台中进行播放。
喜欢做饭的智圆还喜欢吃中国菜,例如虾饺、羊肉串、北京烤鸭和火锅等。“我的任务就是让更多哥斯达黎加人认知中国、喜欢中国。因为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和中国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