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汉语为桥,天下一家!“云赛场”开启经典盛事“汉语桥”的全新表达

时间:2020-11-18来源:广电独家

过去,“汉语桥”都是选手们齐聚现场参与比拼,今年五大洲选手相聚“云端”同时在线参与比赛,在“汉语桥”中当属首次。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237.jpg

“网络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还是更加疏远?”

      这是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突围赛的一则辩题。来自英国的选手吴芮慈以她正在参加的这档大型中文国际赛事现身说法:“今年在疫情的情况下,网络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地球村成为了现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沟通。”

      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于11月15日正式上线央视频、“汉语桥”俱乐部App,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也即将播出。受今年疫情影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联手央视频,采用了“云录制”的创新制作模式,从全球数十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中文爱好者们,在“云端”展开了一场精彩度不减、新鲜感十足的巅峰角逐。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245.jpg

央视频作为今年“汉语桥”的融媒体播出平台和互动平台,不仅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助力“汉语桥”互联全球五大洲,催生了在线中文国际交流的新模式,也通过立意、赛制、内容、传播的全面升级,让经典IP呈现出更具新媒体气质的时代特征。

    展现语言的温暖与力量,播撒“天下一家”的友好情谊

特殊的2020年,疫情“关上”了拥抱彼此的门,却打开了一扇守望彼此的窗。

      人们难以忘记,在抗击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往来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援助物资上的祝福语,浸透了语言的温暖与力量。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人们学着用对方的语言互道加油,传递暖意。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还共振着同一种情感与希望。

近20年来,“汉语桥”随时代发展前行,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万人曾参与比赛,是沟通世界的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254.jpg

疫情期间,全球中文教育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催生了在线中文教育的新模式。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也推出了“中文联盟”数字化云服务平台,支持中文教育企业推出“网络中文课堂”“中文学习测试中心”等项目,受到各方欢迎和关注。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博士指出,本次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开展语言教育、深化国际理解、团结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人民相互了解,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人类社会才能进步发展。没有什么能代替语言(外语)教育的基础性、独特性作用,也没有什么人能阻止语言交流合作的历史趋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跨语言、跨文化能力的下一代,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过去,“汉语桥”都是选手们齐聚现场参与比拼,今年五大洲选手相聚“云端”同时在线参与比赛,在“汉语桥”中当属首次。赛事搭载互联网无处不在、连通世界的传播优势,让全球的中文爱好者们以语言为桥,增进情感交流,助力民心相通,将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撒遍世界各地。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302.gif

今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主题是“天下一家”。新鲜上线的欧洲突围赛上,“义新欧”中欧班列在考题中亮相。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运送了很多防疫物资到欧洲各地,比利时选手戴庐可特别提到,中国捐赠比利时的抗疫物资外包装上用中法荷三语写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句在中国凝心聚气的名言,也正是印在比利时国徽上的格言。遥远的相似性,实在令人感动。

    应时而变,升级打造“互联网+”语言文字筑桥工程

“汉语桥”转为“云赛场”,看似是疫情之下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是完成了一场恰逢其时的迭代升级。

央视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5G+4K/8K+AI’先进技术为引领,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主动布局。作为今年“汉语桥”的融媒体播出平台和互动平台,央视频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原创了互联全球的“云赛场”,把传统的“汉语桥”赛事变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便捷、新潮的文化交流平台,并在过程中克服了选手们横跨多个时区的物理难题,保证了赛事的顺利推进,为特殊时期的文化交流下了一场及时雨。

从考核内容来看,今年的“汉语桥”体现出很强的新媒体气质。以全球入围赛阶段为例,该赛段除知识选择题外,还通过Vlog视频作文考察选手能力,大量的视频类题目,也顺应了当下的短视频传播潮流。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310.jpg

此外,获封“最强主持天团”的康辉、海霞、张斌、李思思等著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此次组成“最强考官天团”加盟赛事,为选手们带来别具一格的特色考题。已经上线的首场角逐中,坐在新闻直播间的康辉带来了一道“咬文嚼字”的多音多义字题,外国选手的表现堪称惊艳。也难怪有观众说,这简直就是“国际版的《主持人大赛》”,是一场来自“国家队”的“中文专业八级考试”!

“汉语桥”赛事上线之后,搭载自身品牌优势及总台主持天团的“顶流效应”,正形成“长+短”综合发力的传播态势,“桥”变得更为宽阔,也通向更多的远方。

    “云录制”扩容场景表现力,深入内里传递中文魅力

借由“云赛场”,“汉语桥”打破了室内演播厅的局限,将观察和感知的触角延伸到了各国选手的现实生活场景,既能让观众更加直观真切地看见中文正如何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用视频化、场景化、趣味化的表达方式,打造着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中文学习视频宝典”。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316.jpg

“别看我来自德国,但是唱中文的歌曲、吹长笛我样样都不赖!作为‘吃货’的我,啤酒香肠不是我的菜,火锅加麻加辣我最爱。”德国选手海洋一亮相就玩起了押韵,博得了现场的阵阵欢笑与好感,足以见得在中文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乐趣。

还有“四季豆蹲、四季豆蹲、四季豆蹲完西葫芦蹲”的比利时菜园小王子戴庐可妥妥的“中式田园风”,让人瞬间联想到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已经影响到钟情中国美食的外国小伙,选手们正通过这座“桥”分享着自己喜爱的中国文化。

“我开始学习汉语后,就离不开中文歌,学习中文歌能够让我快速掌握汉语,提高汉语水平。”俄罗斯选手杜勒玛身穿汉服,大走“二次元中国风”。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320.jpg

“陛下我叫达拉崩吧斑得贝迪卜多比鲁翁。”当一首在国内盛行的《达拉崩吧》从外国人口中一气呵成,惊喜之余也令人发觉眼前的青年们,正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同样的文化氛围。

上至文化价值引领、文化内涵呈现,下至受众内容偏好、流行文化趋势,长期以来,“汉语桥”在内容的打磨和呈现上,都做到了精准把脉。

莜面鱼鱼、鱼香茄子、西湖醋鱼,哪一道菜里有鱼?茶的英语为什么是TEA?“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潜藏了中国人怎样的价值观?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什么……今年“汉语桥”的考题生动鲜活,兼具了烟火气与时代感。

在表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比赛对当代流行文化的呈现也是不遗余力。当“聊了个寂寞”“杠精”等词儿从一群外国朋友口中冒出来的时候,当看到“90后”“新农人”湘妹心宝在田间地头用互联网助力家乡建设的时候,足以引起年轻人群的广泛共鸣。

微信图片_20201118092324.jpg

“云中彩虹桥,连接五洲爱”——这是外国选手对今年“汉语桥”的切身感受。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来自五大洲的选手以个性化讲述开启了“汉语桥”这档近20年传统盛事的全新表达,传递他们与中文千丝万缕的故事和蓬勃向上的正能量,以语言为媒介,感受着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