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汉语桥

“汉语桥”总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15-04-02 13:24:59来源:新华网编辑:

    时隔半年有余,回忆当初在第1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夺冠的时刻,19岁的施茉莉依然记忆犹新:“真是不敢相信!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只是进入15强,能进10强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了。更何况,我觉得许多选手的中文都比我好。”

    这个娇小可爱的巴西女孩1996年出生于东南部城市贝洛奥里藏特,本名莫妮卡•库尼亚。由于她的父母亲被派往中国工作,1岁起她就与双亲在澳门生活,5岁时又举家迁往广州生活了1年多。但那时的施茉莉几乎不会一点汉语。“小时候学得快,忘得也快,”施茉莉说起汉语来,字正腔圆,十分地道。

    一直到了2007年,她再次与父母前往中国生活,在昆明一所普通学校上学,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汉语。说是系统学习,不过也只3年时间。随后她便转往国际学校加强英语学习。“那时候我就靠自学汉语,主动与当地人说话,锻炼我的汉语表达。有时候也靠看一些中国电视剧来学习,我喜欢《还珠格格》,还有 《甄嬛传》,”她说。

    说起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施茉莉赞不绝口,她喜欢当地人日常吃的米线和火锅,尤其喜欢这里的气候。她说:“昆明的气候很凉爽,不像巴西这里,天天都很热。”

    2012年,施茉莉返回巴西上学,身边没有一个中国朋友。中国和汉语这两个词,对她来说,又变成了模糊的概念。第二年,已是维多利亚一所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的施茉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汉语桥”比赛,获得巴西赛区第二名,并前往中国参加了总决赛的观摩。“在中国待了两个星期,我觉得我的汉语水平又恢复了很多。”

    又过了一年,再度参赛的施茉莉已是一名很有经验的选手。她顺利地以巴西冠军的身份前往中国,与来自87个国家的126名选手角逐总冠军头衔。这名个子不高却充满活力的女孩,从外景地到位于长沙的总决赛舞台,越战越勇,表现十分稳健。评委们认为,施茉莉汉语发音标准,不带一点口音,让人几乎听不出她是个外国人。

    说起在“汉语桥”比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施茉莉毫不犹豫地说,背唐诗太难了。“我记性不好,很怕背书,尤其是背古诗。我不太喜欢诗,觉得好无聊”。

    不过,阴差阳错,她在决赛阶段才艺表演的内容之一就是背诗。那段时间,施茉莉囫囵吞枣地背了许多古诗,“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背诗”。那么多首古诗,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不过,她略带尴尬地说:“我忘了这首诗叫什么了,也忘了作者是谁。”

    除了一口地道的汉语,施茉莉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她作为巴西人与生俱来的能歌善舞。她在总决赛舞台上身穿汉服一展舞姿,获得了评委们赞誉,使她成为人气颇高的“汉语之星”,“粉丝”数量急剧飙升。一些她在昆明读书时的玩伴,通过“汉语桥”比赛与她又恢复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