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办。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创新使用“龙鳞”“龙须”等元素,里面藏着许多的绿色科技,领奖服采用的什么面料打造?

A.环保再生纤维

B.碳纤维

C.亚麻

A

【知识点】:

2012年中国龙年,“龙”元素首次融入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的设计。自此,“中国龙”的足迹遍布伦敦、索契、里约、平昌、东京和北京的奥运赛场。 这次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以环保再生纤维打造而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再生尼龙、再生涤纶等环保面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其中,领奖服实现超过50%的碳减排,是中国首套经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奥运领奖装备。领奖服的设计传承经典中式版型与留白主色调,并将“龙”元素与压花纹路、拼接、刺绣等工艺相结合,中向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拼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中国制造与奥运的“顶峰相会”:从奥运会吉祥物 “弗里吉”,到各类体育用品以及加油围巾、助威棒等周边产品;从尽显中国式 “科技与浪漫”的乒乓台桌、采用智能芯片的运动垫、炫酷的地板屏,到巴黎上空的奥运烟花以及1100架无人机巴黎演出,这些产品代表中国制造,“征战”2024巴黎奥运会。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0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该望远镜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台射电望远镜被誉为?

A.中国天眼

B.鸿雁

C.鹊桥

A

【知识点】: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由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已经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熔岩坑建造。“中国天眼”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中国天眼”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2016至2020的四年时间里,它已发现脉冲星超240颗。而自1967年发现第一颗脉冲星至今的50多年里,人类一共发现的脉冲星也只有2700多个。2024年4月17日,“中国天眼”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中国哪个城市举办?

A.北京

B.深圳

C.福州

C

【知识点】: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2024年5月24日至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主题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幕式、主论坛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举办“2024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等。分论坛设置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等13个分论坛。现场体验区将展示各领域数字化最新成果。开展十佳成果、十佳案例遴选,举办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仪式。 本届峰会通过创新数字赛事、打造数字街区、丰富数字文旅等方式,让数据场景更加贴近大众。数字赛事方面,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今年新增了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6个赛道,并在青少年AI机器人大赛决赛现场,设置数字创新大赛“嘉年华区”,可以进行数字创新作品的展示互动;数字街区方面,今年继续沿着福州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和闽江两岸,精心打造数字应用场景展示带;数字文旅方面,依托福州文化资源,通过数字赋能,创新元宇宙研学、剧本游等互动场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2024年8月18日,“蛟龙号”顺利完成第300次下潜。请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前最大下潜深度是多少米?

A.6018米

B.5000米

C.7062米

C

【知识点】: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自2009年8月首次在长江江面完成下潜测试,2012年7月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完成7000米级海试,2017年进行全面技术升级,今年上半年首探大西洋并创下“九天九潜”新纪录,如今顺利完成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留下足迹,彰显中国深潜的实力,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23年,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旅客“坐上高铁去看海”的愿望成为现实。请问,这条高铁是?

A.京张高铁

B.合福高铁

C.福厦高铁

C

【知识点】:

福厦高铁开启中国沿海智能高铁建设的新篇章,是我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环境高铁。全长277.42公里,先后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的三座跨海大桥,在海上穿行长度达19.9公里;正线桥梁84座、隧道29座,桥隧比高达85.1%……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真、智能建造、智能传感、智能分析等技术,福厦高铁的建设是我国智能高铁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应用;在桥梁、隧道、站房等方面,设计建设单位一共建成了91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板工程,填补了高铁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18年,我国船舶科研工作者成功研制出采用风帆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30万吨级大型油轮“凯力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在大型轮船上采用了风帆助推技术的轮船,平均每天可以实现节省3%的油耗,节能降碳。请问,中国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多少?

A.15%

B.25%

C.30%

B

【知识点】:

2018年,世界第一艘以风帆作为助推动力的“凯力号”大型油船成功交付,载重量达30.8万吨,填补了国际上30万吨级大型风帆船舶的空白,成为当时最大吨位的风帆助力船舶。“凯力号”依靠海上风力,大大降低了船舶发动机的负载功率,平均每天可节省3%的燃油消耗。“凯力号”超大型原油船满载排水量高达35万吨,一天就要耗费70到90吨燃油,风帆助力一天可节油2-3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因此被称为“水麒麟”。 2022年,配备中国第二代自主研发风帆装置的“新伊敦”号扬帆远航,该船在营运中预计可节约燃油消耗约9.8%。 国家能源局2023年6月2日正式对外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确保能源电力安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 《蓝皮书》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60年达到80%以上;大力建设新型煤电,在减少发电量占比的同时大幅提升煤电的调节能力,夯实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形成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巩固完善期“三步走”发展路径,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中国自主建造的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 )

A.最长的跨海大桥

B.建造速度最快的跨海大桥

C.最古老的跨海大桥

A

【知识点】: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及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的纪录。这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桥梁。港珠澳大桥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约9千米、缓冲区约5.5千米,共涉及保护区海域面积约29平方千米。为实现海豚不迁移、零伤亡目标,建设单位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多次调整,如将桥墩数量由原来的318个减少至224个;尽量避免4至8月份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大规模疏浚、开挖等容易产生大量悬浮物的作业活动;调整桥位主线与海流流向的夹角,减少疏浚物开挖倾倒量,降低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和生物资源的不利影响等。 《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还为港珠澳大桥授予了2018年度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奖。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表彰他们对人类抵抗疟疾疾病、在非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的功绩。荣获这项奖项的代表科学家是:

A.南仁东

B.屠呦呦

C.林巧稚

B

【知识点】:

“青蒿,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宋代药书《本草图经》中寥寥数笔描述的植物,神奇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这种植物身上发现了青蒿素的奥秘。从此,这个发现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治疗疟疾的“首要疗法”。 疟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从敦煌市启程向西,会遇上一幅震撼人心的“赛博朋克”式画面——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中国目前乃至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此光热发电站是以什么形状围绕着260米高的熔盐塔逐日发电?

A.扇形状

B.正方形装

C.同心圆状

C

【知识点】: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不仅是我国第一批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并网的电站,更以多项“之最”傲视群雄。它是我国目前乃至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拥有全球聚光规模最大的定日镜场,吸热塔高耸入云,储热罐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更令人瞩目的是,它能够24小时连续发电,稳定输出100兆瓦级的清洁能源。 熔岩塔式发电站是目前光伏产品的一种应用模式,其工作模式是利用上万面定日镜面向中心的吸热塔,定日镜以同心圆的方式围绕着吸热塔排列开来,排列时确保每一面定日镜都能反射到太阳光,也都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吸热塔将这些反射回来的太阳光所发出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决赛 单选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

冲上九霄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梦想。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由此成为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实现了深空探测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天问一号”的名字中,“天问”两个字来源于中国的( )?

A.古代神话

B.功夫招式

C.诗词名篇

C

【知识点】:

《天问》是屈原撰写长诗。长诗的诗句对当时深入人心的神话传说、自然现象、历史故事等提出了一百多个质疑,其中有30个问题属于天文部分,内容涉及天地初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等自然现象。例如,他提问太阳每天要走多少路?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星辰为什么不会坠落等,思维跳跃、想象雄奇。中国行星探索以“天问”为名,可以看作对古人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的完美继承。 “嫦娥”“神舟”“北斗”……当这些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与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名字相结合时,更能体现中国式的智慧和浪漫。比如,“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包含着两层寓意。首先“神舟”字面上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它的“船设”。其次,这个名字是“神州”的谐音,“神州大地”的“神州”,一语双关,寓意中国的腾飞。

First 1 2 3 4 5 Next Last Total 50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