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Question category: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过桥赛 单选 中文知识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比喻读书勤奋?

A.满腹经纶

B.韦编三绝

C.汗牛充栋

D.博学多才

B

【知识点】:

满腹经纶的意思是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周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汗牛充栋的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充:装满。栋:房屋。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博学多才的意思是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过桥赛 单选 中文知识

我尝了一( )这个新口味的冰淇淋,味道真不错。

A.块

B.口

C.个

D.片

B

【知识点】:

块:通常用于描述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固体物质,如“一块石头”、“一块面包”。冰淇淋虽然是固态,但在日常语境中,我们更倾向于用其他量词来描述它,因为“块”更偏向于描述较为坚硬或不易变形的物体。 口:用于描述通过嘴巴进行的动作或可以一口吃下的食物量,如“吃了一口苹果”、“尝了一口汤”。在这里,“尝了一口这个新口味的冰淇淋”完全符合语境,表示通过嘴巴尝试了一小部分冰淇淋的味道。 个:是汉语中最为通用的量词之一,可用于描述多种事物,但“尝了一个”则通常用于描述可以完整计数或分离的物品,如“吃了一个苹果”,不太适合用于描述冰淇淋这种通常不会以“个”为单位来品尝的食物。 片:用于描述扁平或薄片状的物体,如“一片面包”、“一片树叶”。冰淇淋并不具备薄片状的特点,因此“片”不适用于此。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是汉语中特有的词类。在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几乎每一个名词都需要与特定的量词搭配使用,以准确表达数量或形态。 根据功能和用法,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等。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如“个、只、条、匹、头、座”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如“次、回、趟、场、阵”等。复合量词由名量词和动量词组合而成,用于表示更复杂的数量单位,如“架次、人次、吨公里”等。 不同的名词需要搭配不同的量词。例如,“一个人”、“一只狗”、“一条河”、“一匹马”、“一座山”等。这种搭配往往反映了名词的某些特征,如形状、大小、功能等。有些名词可以与多个量词搭配,但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一张纸”和“一片纸”在语境中可能有所区别,“一张”更强调纸张的完整性和数量,“一片”则可能更强调纸张的形状或面积。动量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数量或次数。例如,“去了一趟”、“看了一遍”、“做了一次”等。在某些情况下,动量词也可以与名词搭配使用,形成特定的表达方式。例如,“一阵风”、“一场雨”等。此外,许多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以表示数量多或程度深。例如,“个个”、“件件”、“张张”、“次次”等。 中文中的量词使用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其独特性和精确性。通过掌握量词的使用规律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过桥赛 单选 中文知识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汉字,其中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音乐 快乐

B.唐朝 朝前走

C.外行 不行

D.睡觉 觉得

B

【知识点】:

音乐 快乐:这里的“乐”字在两个词中读音不同。在“音乐”中读“yuè”,是名词,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在“快乐”中读“lè”,是形容词,表示感到幸福或满意。 唐朝 朝前走:两个词中的“朝”都读“cháo”,但意义有所区别。在“唐朝”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在“朝前走”中,“朝”表示方向,意为向着前面。这两个词中的“朝”读音相同,符合题目要求。 睡觉 觉得:这里的“觉”字在两个词中读音不同。在“睡觉”中读“jiào”,指进入睡眠状态;在“觉得”中读“jué”,表示产生某种认识、感觉或看法。 外行 不行:“行”字在这两个词中的读音也不同。“外行”的“行”读作 háng,“不行”的“行”读作 xíng。在“外行”中,“行”指的是行业、专业,整个词意思是“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在“不行”中,“行”表示可以、能,“不行”则表示不可以、不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以下哪个字是会意字?

A.日

B.众

C.木

D.足

B

【知识点】:

象形表意法是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文字表意方法。它的特点是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态,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目:象形字,是人的一只眼睛的象形。日,象形字,是太阳的象形。木,象形字,是一棵树的象形,中间是树干,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 会意字是在象形、指事的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把意义可相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是会意字。 众,是三个人形组合的会意字,因为数字“三”常常是多数的代称所以三个人合在一起不是确指的三个人,而是表示多数的“众人”。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打败仗”在汉语中也叫做 ?

A.败西

B.败北

C.败南

D.败东

B

【知识点】:

古代称战败为“败北”,是因为“北”是“背”的古文。打败仗被称为“败北”而不叫“败东”“败西”或“败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中“北”的古义。“北”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为“背”或“相背”。《说文解字》:“北,背也,二人相背。”由此,“北”引申为人体的部位与胸相对的背部。古人说:败北,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古时两军交战,若一方败退则以“背”对胜利的一方。所以“北”就有了失败的义项。 《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军奔曰北。其引伸之义也。谓背而走也。”北是违背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背”,其实底下的肉月是后人加的,原本的“北”就是现代汉语中的“背”字。两军打仗时,原本是面对面打,失败的一方逃跑的时候就会变成背对着胜利的那方,胜利的那方班师回朝,两军开始背对背各走各的,逃亡的那一方失败了,这就是它所谓的“败北”了。 《孙子·军事》:“佯北勿从。”这里的“北”,即是“败”或“败逃”,意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其意也为“追杀败逃的敌军”。故而,“败北”与向北方逃跑没有任何关联,也不能称为“败东”“败西”或“败南”。 在古代,北字除了违背之外,也有方向的含义的。比如说作为方向名时,表示与南相对。《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为此意。在古代,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意思就是与南相对的就是北。还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记载的“早做陆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也都是与“南”相对的意思。北字还是一个姓氏,最特殊的还是它作为动词词性的时候,多译为“违背”。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以下成语用来比喻读书勤奋的成语是哪个?

A.满腹经纶

B.韦编三绝

C.汗牛充栋

D.博学多才

B

【知识点】:

满腹经纶的意思是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周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汗牛充栋的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充:装满。栋:房屋。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博学多才的意思是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表示 “由于喜欢某人或某物,连带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也喜欢” 的是以下哪个成语呢?

A.爱屋及乌

B.情有独钟

C.如获至宝

D.流连忘返

A

【知识点】:

爱屋及乌的意思是由于喜欢某人或某物,连带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也喜欢。例如:她非常喜爱那个歌手,爱屋及乌,连歌手用过的东西都觉得珍贵无比。 爱不释手的意思是因喜欢某物而舍不得放下,形容极其喜爱。例如:他对这本新买的书爱不释手,一直捧在手里仔细阅读。 如获至宝的意思是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例如:他意外地得到了那本梦寐以求的古籍,简直如获至宝。 情有独钟的意思是对某人或某物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表示特别喜爱、专注。例如:他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收集了大量的唱片。 流连忘返的意思是留恋不愿意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沉醉、迷恋。例如: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中“亲”指的是以下哪个选项的意思?

A.亲人

B.兄长

C.父母

D.父亲

C

【知识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常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所以在父母健在时,要珍惜尽孝道的机会!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成语“才高八斗”最早是用来形容以下哪位人物的?

A.陆羽

B.曹植

C.谢灵运

D.刘向

B

【知识点】: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高超。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试题集 单选 中文知识

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谁?

A.班固

B.班超

C.鲁班

D.班昭

C

【知识点】:

“班门弄斧”指在鲁班、匠石的门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First Prev 1 2 3 4 5 Next Last Total 219 pages

Copyright: ChinesePlus,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