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一家”的理想,架起沟通世界的“汉语桥”

 来源:湖南卫视     |      2018-08-01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迈入第十七个年头。17年间“汉语桥”作为一档有着持久旺盛生命力的节目,以汉语为载体,不断吸引着全世界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历届“汉语桥”的成功举办,也是中外民间友好日益深切的见证。

1.jpg

  本届“汉语桥”将主题定为“天下一家”。一个“家”字,承载着全人类的共同期盼,融通着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节目在环节设计中植入更多“家”的感觉,以“中外交流”为核心理念,力求打造一场时尚的民间外交,构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形象;通过不同主题的文化体验,让选手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变化,向选手和全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在思考人类共同命运并为人类共同美好生活做出的积极探索。

1、调性创新:事件化、活动化,打造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快乐汉语比赛。

  节目形式整体设定为一次盛大的中外交流大课堂。导演组向全球征集中外出题考官,收集中外交流相关的题目与知识点,类别含括汉语要素知识、基本知识、语言技能、国情民俗、文化艺术类等。第一期的第一组出题嘉宾,就请到一对跨国夫妻“帅江南”,给选手们出了一道“这个锅我不背”是什么意思的题;而随后出场的一位汉字字源网站“Chinese Etymology”的创办者理查德.希尔斯,邀请选手们一道识古汉字;更有“下列历史人物如果出生现代,谁会需要护照”这样跳脱的问题。或生活化或深沉化的考题,虽然难倒了部分选手,但是课堂而非比赛的氛围,让选手更多感受到的是友好的交流。

  除了征集出题官,节目也会以其他形式联动线上与线下、电视与网络端调动大众参与,发起“汉语文化周”计划,打造文化交流“汉语盛会”:电视节目播出时观众可以与选手同步答题;主流社交网站上发起“全民写汉字”活动;“明星出题,全民答题”,借用明星效应增加流量;线下有湖南卫视新闻中心打造“中外交流互动问答”街头采访系列节目。展现中外文化交流,形成具有话题性、互动性的比赛盛事,为节目造势的同时,将一档文化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最大化。

2、播出创新:播出时段进行调整,主流宣传时段播出,形成品牌聚众效应。

  一改往年的周播形式,本届“汉语桥”将以日播形态连续播出两周。并将播出时段锁定在电视最重要的时政时段:紧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后的730时段。节奏更紧凑,也更贴近目标受众收看电视的时间,集中资源打造这场属于全球青年的“汉语盛会”,并采取“即录即播”的方式来突出比赛的时效性。

2.jpg

3、体验创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契合“天下一家”的主题,15强选手分为三组前往“青岛海水稻中心”、“张家界武陵源区”、“科大讯飞”进行文化游学体验,近距离与当地人互动。青岛组的选手深入参观和体验了海水稻从稻谷到餐桌的全过程,对中国改造盐碱地种植水稻技术叹服不已;张家界组则是体验传统手工艺织锦、古法榨油等等,还观览了出现在电影《阿凡达》中的绝妙风景;科大讯飞组体验了一把人工智能。

  从自然环保、生命科学、未来科技三个角度,选手们感受到中国对人类命运体的构建而做出的努力。他们也会凭借自己的力量把文化游学体验的所见所闻分享传播,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情谊。

4、内容形式的创新:答题环节与游戏闯关环节相结合,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除了每期会邀请三组中外交流出题官来到现场出题之外,每期节目还有紧张的游戏闯关环节。如果选手答错了前两题,就需要进入闯关区通过游戏来赢取第三题的答题资格。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出题官也不乏大有来头的中外各届人士。创办字源网站的理查德·希尔斯,收录了8105个汉字的溯源,总数多达96000个古代字形。而他坚持这件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热爱,他说“愿一生与汉字为伍”,“汉字之美 让人心折”;来自美国的布莱恩·林登教授,因热爱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习俗与历史文化,他在中国创立了文化交流驿站,并联合当地居民将白族特色文化发展成为深度旅行体验与国际教育项目,保护和延续了云南特色文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洋村长”。还有曾在特朗普外孙女阿拉贝拉的语言学校担任中文老师的赵丹晨,北大才女李晓萱等等。做一档坚持以文化为内核又兼具娱乐性的节目,“汉语桥”表示出十足的诚意。

  湖南卫视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将于7月30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播出。